新时代首务纾民困 施政变革走对方向

2021-10-07 00:00

特首林郑月娥昨天发表施政报告,展示了建设新界北都会区的宏图,以及锐意推动创科、解决住屋问题的雄心,令人感到政府改辕易辙,敢于突破框框,以新思维解决沉积已久的经济民生大难题。这施政新风,与香港跨进由乱及治新时代分不开,由于政治变革成功,过往种种障碍与干扰终于清除,政府才可以从固有思维中解放出来,放胆为纾民困闯一条新路,让市民看到解决问题的前景。转变只是刚开始,政府往后仍会面对种种阻力,必须保持变革锐气加以克服,否则报告中的美丽图像,都只会是空谈。

动乱拖延十年 宏图终可重生

施政报告提出的北部都会区,除了天水围、元朗、粉岭、上水等,还包括六个新发展区与发展枢纽,完成后共有三百平方公里,可容纳二百五十万人,而且与深圳毗邻,两地未来将融成一体。新界北发展的争议已有十多年,过程一波三折,满途荆棘,更成为暴乱之源,令计画停滞不前,如今终见到宏伟蓝图,令人唏嘘不已,也深深感到政治变革、拨乱反正,是香港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发展新界东北的计画,早于二〇〇七年就提出,到二〇一四年政府向立法会申请拨款,遭到泛民议员与激进团体强烈反对,理由甚至包括不让新界东北成为「深圳后花园」,结果演变为激进分子冲击立法会的暴力冲突,成了占中风暴的前奏。由于政治纷乱不绝,新界北发展举步维艰。

这股破坏力巨大的激进浪潮,由那时起延续至反修例动乱,令政府多项改善民生的政策受阻搁置,施政陷于泥沼,遑论变革图强了。及至中央实施《香港国安法》,继而改革特区选举制度,终于遏止了激进主义泛滥,并消除议会内外对发展规划的干扰,为施政扫平了障碍,在新的政治生态环境下,加上中央大力督促特区纾解民困,政府终「破框」而出,摆脱固有的行政桎梏,以革新思想作决策去解决老大难问题。

今次政府决定建设北部都会区,有三个新突破,一是把未来的商业与创科区,转移到与深圳毗邻的边境地带,形成「双城三圈」,改变了过往将新兴商业区连接传统核心区的旧思维;二是将深港边界模糊化,摒除深港两地分隔的固有想法;三是与深圳政府共商发展计画,彼此紧密合作,跨越了深港的行政界线。

过往政府不想惹起本土主义抗拒情绪,加上内部也存有「分隔」意识,对与深圳连成一体并不重视,故思考如何增加土地供应时,舍近图远定出「明日大屿」填海计画。这种思维在新时代下有了改变,中央提出特区首务是解决民生难题,香港应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两大要求促使政府重定规划方向,最后出现上述突破。北部都会区不但可大量增加住屋供应,深圳也可带动香港工商业和创科业加速发展,给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清除程序阻碍 才可解决难题

中央已为特区创造了变革的条件,政府往后要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清除自设的行政障碍,不再被官僚程序自绑手脚,才可大大提高施政效率。特首在施政报告中就提出,为了加快土地和房屋供应,发展局正致力压缩土地开发流程,她亦已要求该局全面检视相关法定程序以及行政安排;此外,她又会修订五条有关土地的条例,务求拆墙松绑。这都是政府自我革新须做的事,唯有如此,才可尽早纾解民困。

政府在推动创科、重组政府架构、引入境外人才等方面,也都显出了变革的锐气,不过政府往后实现这些宏图时,仍会面对利益集团、地区势力以及内部官僚主义的阻力,所以变革才刚刚开始,政府必须保持敢于求变的意志。若民生难题因此得到纾解,政府民望必可提升,管治将更稳定,香港长治久安便可实现。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