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笔论政】让市民安居切实可行
2021-09-29 00:00特首林郑月娥下周三发表《施政报告》,当中如何让市民安居,肯定是焦点议题之一。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早前明确表示,香港住房问题有其历史和发展过程,解决这个问题难度是很大,但是总要有解决开始的时候。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亦提出了二〇四九年告别劏房笼屋的远景期盼,反映香港的住房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随着《香港国安法》实施保障社会安宁,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反中乱港者纷纷出局,政府可以更好集中精力,谋划解决土地房屋的难题。笔者连同民建联柯创盛、刘国勋和郑泳舜等多位立法会议员上周日举行题为「安居.切实可行」记者会,期望为落实市民安居这个目标,提供具体的时间表及路线图。
由于篇幅关系,笔者在此仅提几项重点倡议,有兴趣的读者请登入民建联相关网页详细浏览:(https://bit.ly/3zHKihL)。其一是为《长远房屋策略》加入三大政策目标。为了解决房屋困局,二〇一四年制订《长远房屋策略》的做法方向正确,但当中只提建屋目标,而忽略具体政策目标,加上需求推算模式存在缺陷(下详),以至政策及措施失去方向,无法针对既有的问题及衡量相关政策的优劣成败,增加出现施政失误的风险。因此,我们首项倡议是修订《长远房屋策略》,加入「实现三年上楼」、「协助青年置业」、「告别劏房蜗居」等明确目标。
为了落实上述目标,我们究竟需要多少个单位?所以,我们的第二项倡议就是促请当局检讨目前的需求推算模式,改以「目标为本」,将公营房屋的供应量与政策目标挂鈎。按我们的推算,为了达至公屋累积个案「清零」、恢复「三年上楼」及协助青年置业,公屋年均供应量应调高至三万个单位,而居屋供应目标上调至每年一点五万个,即公营房屋供应每年平均要增加至四点五万个。
定了目标,知道需求,哪么地从何来?即使计及政府落实的多项计画,我们推算未来十年的后段,供应缺口依然达四点三六万个单位,为此我们倡议通过提高已规划项目的地积比、增加「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的住宅用地比率、发展北环线沿线的牛潭尾及凹头用地、积极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扩大收地等,短期内弥补土地缺口,以「实现三年上楼」等政策目标。
中央已明确表达非常关注香港房屋问题,特区政府应更加主动发挥土地发展的主导权,订定「时间表」及「路线图」,确保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按照计画进度向前推进,以解决这个长期困扰本港、令人揪心的住房问题。
李慧琼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