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学校都有「时限」?

2021-09-29 00:00

近日新闻报道,有位于北区、元朗区和观塘区的小学,将在大后年即是二〇二三至二四年结束,这些学校被称为「有时限小学」,甚至被成为「短命小学」。这是甚么意思呢?同所谓的「杀校」,又有甚么不同呢?

简单来说,「有时限小学」就是指学校营运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不是无限期的,例如九年营运期限。这完全不同「杀校」,「杀校」多数是因为学校收生不足,即不能满足教育局开班的最低收生要求,教育局从而决定收回办学权或者校舍,学校就需要结束营运了。这些最低收生要求的人数,并不是一成不变,政府可能根据人口变化而有所调适的。但有时限小学就不同了,教育局提出邀请有兴趣办学的办学团体承办之时,已经明确列明这所学校是有营运时限,而且清楚讲明哪一学年到哪一学年。在办学团体向教育局申请办学和签署办学服务合约之际,已经知道这个时限的。

为甚么有这种学校出现?一切源自政府对适龄学童人口预测的不可掌控。二〇〇一年就是一个惨痛例子,当年政府统计处预测每年将有一万六千多个新来港学童,但实际来的每年只有五千多个,加上本地出生率下降,故此根据这个错误人口预测而兴建出过多的学校,最后在二〇〇四年开始出现小学杀校潮,二〇一〇年出现中学杀校潮。但令政府进一步失预算的是,二〇一二年龙年效应和短暂出现的单非双非学童的出现,令学童人口会在二〇一三至一四年开始上升,但也只能是短暂几年上升,二〇一七至一八年小一人口上升至高峰,然后又开始回落。这种过山车式的人口骤升骤降,令到政府很难准确预测学童人口变化,从而很难预测要增建多少学校。

面对这几年短暂学童人口上升,可以解决的办法只有三种:原区学校收多些、跨区分配学位,以及兴建这类「有时限学校」,而且是在头两种办法都解决不了之后,才考虑第三种办法,即有时限学校。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港有四所是属于这类学校。无论这几所学校办成怎么样,最终都要够钟关门。现在尴尬的情况出现了,坊间传闻,似乎几所「有时限小学」都办得不错,受到家长欢迎,似乎家长明知是「有时限学校」,一样带小朋友去报读。

依照合约精神,这些学校的确够钟就要结束,无可厚非;但眼见学校办得受到家长和社区的认同肯定,如果简单粗暴地予以结业,等于无视办学成绩,白白浪费他们累积出来的成功办学和教育经验,让好的教育经验付诸流水,实在非常可惜。更令人费解的是,其中在大埔区那所「有时限小学」的附近,政府正计画兴建一间更大的全新校舍。我不知道那所「有时限小学」的办学团体,有没有向政府申请这个新校舍,按照媒体报道,似乎申请并不成功。这就更令人觉得费解,政府似乎宁愿从头来过,让新的办学团体在新的校舍开办一所新的学校,也不愿意让这所受到欢迎的有时限学校迁入新的校舍,去延续教育事业和教育经验。

须知道兴建校舍这类硬件容易,肯付钱就可以了,但积累成功办学经验这些软实力就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是否可以成立检讨小组,重新研究一个既不违反合约精神,又能延续优质办学经验的两全之策呢?

邓飞

中学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