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周生效 港最快第三季谘询

2021-09-08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并非是新鲜玩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有迹可循,是当时美国资本市场独有的一种上市形式,SPAC浮沉多年,直至2020年在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吹下,终于迎来大爆发,并成功在亚洲蔓延,吸引香港、新加坡等大型资本市场追捧学习。

事实上,在亚洲区内,韩国在2010年已引入SPAC,并且发展相对成熟,其制度主要以美国模式作为参考,然而由于韩国资本市场发达程度难与美国媲美,尤其是散户较多,韩国对投资者保护相对严密,令发起人在成立SPAC时多遇阻滞。

新加坡是自去年SPAC之风吹起后,最早为引入SPAC作谘询的国家。目前,新交所已结束了数月的市场谘询过程,在上周四(2日)发布了SPAC主板上市规则,并于上周五(3日)已生效,抢先香港一步。

香港方面,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在今年年初,便提出与各大监管部门研究推出SPAC模式,不过一直进展十分缓慢,期间由于美国SPAC遇冷,美国监管机构又不断警告投资者SPAC的潜在风险,市传本港证监会对SPAC的做法存疑,令成功引入本港机会大减。及后,眼见亚洲富豪纷纷赴美成立SPAC,资金一度外流严重,监管层态度又似乎峰回路转,在6月份传来好消息,由陈茂波担任主席的金融领导委员会表明,港交所或最快在今年第三季为引入SPAC作市场谘询。

除亚洲区外,英国亦对优化SPAC上市制度不遗馀力。今年7月,一向监管严厉的英国金融行为监理总署(FCA)宣布欲松绑SPAC的上市条件,包括将市值门槛减半至1亿英镑,给予额外半年完成业务合并等,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吸引更多海外企业进驻英国市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