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市民错觉 谷针才有突破

2021-06-02 00:00

政府大力推动「快打疫苗」运动,已初见成效,商界纷纷送出奖品鼓励打针,重赏之下,昨天预约接种的市民达四万七千人,比上日激增两成七,令人鼓舞。不过至今已打针人数占人口比率仍然甚低,即使数字稍增,距离集体防疫的目标仍远,而接种进度缓慢的主因,是「打针会死人」的错觉仍甚普遍,如果不强力扭转,谷针亦难有大突破。因此,这场运动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展开深入社区的大规模宣传,通过不同方式,向市民广泛传达正确讯息,释除不必要的疑虑。

改发讯息方式 消除疑虑

自疫苗接种计画开始至今,不少市民形成一个印象,就是打针会引致死亡或严重病发,这与政府发布资讯的方式不无关系。一直以来,凡有接种后病发猝逝的个案,当局都会将之公开,然后交由临牀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研究,经深入调查后,将结果向公众滙报,确定死亡与接种疫苗无直接关系。然而,市民在看到最初报道时,往往已先入为主,觉得病发是打针引致,专家其后的澄清没法消除此错觉。

此外,政府每天公布「异常事件」,部分人打针后不适入院,其实绝大多数只是心理作用,迅即出院,但经传媒报道后,许多市民以为接种会有不良反应,从而产生不安感,对打针感到犹豫。

这样的想法已根深柢固,成为推动疫苗接种的一大阻力,政府若要清除障碍,首先要改变发布讯息的方式。新冠疫苗临牀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昨天开会决定,由即日开始,个别打针后死亡的个案,只会在与疫苗接种有潜在关联的情况下,才会公布。此做法有助避免市民形成「打针会死人」的错觉。

此外,政府只每天公布中风或心肌梗塞入院的个案数字,但没有加以解释,专家顾问袁国勇就认为,政府应清楚讲明没打针而死因相同的个案有多少,让市民知道与疫苗无关。

事实上,据近月数字,没打针记录的死亡个案,比率为每十万人有五十四宗,而有打针记录的死亡个案,比率每十万人只二点九宗,如政府将数据清楚公布,市民的错误观感便可减低。

全面动员 搞大规模宣传

近日专家顾问都认为政府的宣传工作不足够,以致市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袁国勇建议用「揼石仔」方式,由医护人员组成队伍,到中小学向师生与家长解说「打针不会死人」,推动大家接种。这是一个好建议,政府「快打疫苗」运动下一步应发动医护、公务员、义工、社团及政党等,广泛深入社区,向市民讲解打针的好处,并释除其疑虑。商界也可提供协助,借出商场地方摆展览、开讲座,加强宣传攻势。

此外,政府也可制作有趣易明的内容,通过各类媒体及网上平台,排山倒海地向市民提供正确讯息,并每天公布没有打针而死亡或病发的数字,相信经过大规模宣传教育,将可改变市民的错觉,疫苗接种便有望突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