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针须双管齐下 硬招要更硬

2021-06-01 00:00

本报周一社论提议政府效法内地搞「运动」,推动全民打针热潮,特首昨天宣布展开「全城起动,快打疫苗」运动,发动各界推出多项疫苗奖赏「谷针」,可谓不谋而合。政府目标是在九月前大幅推高接种率,所用的策略是一手软一手硬,一方面大加诱因激励市民打针,另方面对未接种者施加限制,藉此促使他们早作抉择。疫苗接种欲有突破,的确须双管齐下,一些国家早已出此招数,亦见成效,政府跟随乃事在必行,问题是软招吸引力仍未足够,硬招则要加硬,才可发挥最大效力。

「大奖」远不够 应促商界加码

在政府推动下,一些机构陆续响应号召,提供奖品给打针市民抽奖,以起鼓励之效,港铁公司昨天就送出五百张一年期免费车票,总值约千多万元,此类奖品相当实惠,应受市民欢迎,不过数额略嫌太少,以目前已有一百万人打了两剂疫苗计算,得奖机会甚低,不足以激发市民打针意欲,政府应与港铁洽商以倍数加码。

同样地,海洋公园昨宣布给已打针的入场市民,送出价值约二百元的园内饮食优惠券,也令人觉得不够大手笔,如果能每天开放一定人数免费入场,奖励已接种两剂疫苗的人士,相信效果会更大。

论奖品吸引力,当然以发展商送出的千万元单位最劲,但迄今只有一个,未能制造最大声势,政府应加大力度向其他发展商晓之以「义」,要求他们负起推动疫苗接种的责任,提供更多「大奖」,必会令打针热潮升温。事实上,如果疫苗接种率尽快达到人口七成,与内地及外国能够恢复通关,经营大型商场的发展商将是最大得益者,今日以举手之劳送出奖品,明日的回报将以百倍计。

政府在加强「利」诱的同时,今次也采取了硬策略,表明如出现疫情第五波,未打针的市民入境或成为紧密接触者,将要隔离更长时间,同时不得进入食肆、学校、博物馆和体育场地等,而高风险行业员工则要接受更频密的检测。对已打针和未打针市民作出差别对待,一直都受争议,但为了推动接种,政府不应顾忌太多,且还要加硬。

未打针须受限 已成大趋势

类似措施其实已在一些国家施行,最新的例子,是日本正积极研究仅让已打疫苗的人士入场观看东京奥运,未打针者只能望门兴叹。接种率达人口六成多的以色列,早前已实施「绿色通行证」,很多场所只准已接种的国民进入,这对年轻人特别有作用,令打针的青少年大增。

这规定其实香港早已有之,有专家顾问就指出,现时学童必须接种当局指定的几种疫苗,才可上学,所以日后即使禁止未打新冠疫苗的市民进入某些场所,也有理有据。疫苗接种涉及整体公共衞生,关乎全民利益,政府一手软之馀,另一手更硬,大可以理直气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