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改革通识 更要监管师资
2021-03-30 00:00笔者并非教育问题专家,但对于香港近年有愈来愈多大学、中学,以至小学教师及学生参与违法暴力活动,在校内校外宣扬港独,在网上发表鼓吹仇恨、仇警,以及仇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言论,实在令人忍无可忍,必须对教育问题加以正视,严肃纠正。
当局早前就通识科等中小学课程谘询公众,笔者亦有提交意见,指出即使不谈政治及人为问题,单看通识科的内容与教学,亦存在不少制度及设计问题。包括课程范围过多、过广、过深,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读得痛苦;加上缺乏清晰的范围、统一的教材和客观的评核,往往令师生都感觉无所适从,教与学都较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
有关课程设计问题,令到能力与基础有限的学生,难以藉着通识科掌握应有的基础知识及正面价值观,反而助长了青年人的胡乱批评、「吹水」和「懒人包」文化。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为了在必修、必考的通识科取得好成绩,往往会策略性放弃某些课程内容,尤其是范围最阔、最难掌握的「现代中国」单元,集中修读最易「吹水」和出题率最高的本地社会及政治议题。
此外,亦有部分学生为了集中应付中、英、数与通识四科必修科,不必要地减少选修科数目,导致部分较专门和实用性的学科近年愈来愈少人报读,反过来收窄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升学前景。
教育局上月公布的通识科改革,回应了上述大部分问题,包括缩减课程范围、制订标准教材、加强有关国家发展和国民身分认同的内容,鼓励及要求学生到内地考察等,方向正确,值得支持。
对于有人要求更改通识科必修、必考、必及格的要求,甚至乾脆取消整个通识科,另立全新的公民德育或国民教育科。正如当局指出,有关改动可能会牵一发、动全身,影响相关大学收生程序,以至整个新高中学制与中学文凭试的海内外认受性,亦难以在短期内落实推行。至于改革后的通识科应改称甚么名字,笔者认为并非太重要,最重要是学科的具体内容、成效和质素。
要有良好的教学成效质素,师资至为重要。因为只要有好的老师,即使没有课程、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也可教出好的学生;但如果老师心术不正、缺乏专业操守,或者是质素、能力有问题,例如连鸦片战争、日本侵华等基本史实都不认识,那就有再好的学制与教材都无用,他们还是会不断误人子弟、荼毒学生。
故此,教育局必须加强对通识科以至全港教师的培训和监管,完善相关投诉机制及学校问责要求,避免改革后的通识科去到学校、教师的执行层面,又会变了形、走了样,毒害莘莘学子!
谢伟铨
立法会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