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多走一步 加快还港于民
2021-01-23 00:00
要把维港两岸的海滨连接成连绵不绝的长廊,愿景虽清晰直接,规划图亦早已反映;但落实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要面对的问题更多不胜数。这些问题,有关乎地理的,有牵涉原有业权或设施的,有受制于资源安排和管理部门的优先次序的。除此之外,也有关乎地区发展的复杂程序和政府部门的分工。
举例来说,启德发展区的规划早在二○○七年完成,启德前跑道上会有一个比维园还要大的都会公园,但至今还未能起动。按笔者预计,都会公园最快也要在二八年才能落成。
启德发展区现时有大量大型工程正在进行,例如中九龙干线、沙中线、体育园和急症医院等。都会公园未能动工,原因是该幅土地需要暂借给以上建筑工地作趸船碇泊处,利用海滨运送泥头和建筑物料。要等待这些工程完成后才能腾空,最快也要在二四年才可交给康文署发展公园。就算一切顺利,公园最快在二八年才能落成。但倘若以上任何工程出现延误,便可能更迟。
由此可见,自启德都会公园在规划图上确定到实体落成供市民享用,足足要等二十一年。
海滨事务委员会一直希望尽早还港于民,近年便想出了「先驳通、再优化」的策略,在海滨各永久工程全面落成前先把临海路段提早开放,好让行人、跑步者和单车享用,以及达致可以加快连接其他海滨路段的效果。该理念随即获得了一些政府工程部门积极回应。在上述都会公园的案例上,路政署建议待二三年完成使用碇泊处后,便立即在海滨兴建八百四十米的临时长廊,二四年完成,让市民可以优先使用都会公园范围内的海滨路段。
另外,笔者月前亦在本栏提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启德明渠进口道一带兴建D3路,亦建议把海滨长廊包含在道路工程合约中,省却了完工后再交回地政总署,再等建筑署设计再招标兴建长廊,完成后才交给康文署等繁复而冗长的程序。
本来道路工程部门只负责兴建道路,却愿意「多走一步」,在工程合约内包括在交回地盘时连海滨长廊一并做好,令市民可以提早四至五年享用长廊设施,实在值得嘉许。
另外两个例子,在港岛北岸。在上月底开放的湾仔北水上活动主题区,本来属于湾仔发展计画第二期的工地范围。土木工程拓展署为配合「先驳通、再优化」理念,把工地范围缩减腾出空间,在完成基建工程的平整阶段「多走一步」把海滨用地美化,随即释放给市民享用而毋须再围封等待其他部门做美化,省却了大量时间。
同样,在炮台山东岸公园主题区,属于中环湾仔绕道的工地范围。负责工程的路政署亦建议提早释放西面约一点四公顷的工地,在土地平整工序内包括了早前由建筑署设计的临时海滨公园,完成后便可立即开放。预计于今年第三季便可使用,相对于一般「交回地盘再围封再建公园」的旧有模式快三至四年。
笔者相信,加快还港于民是社会大众的共同愿景。部门愿意以新思维,跳出过去那牢不可破的官僚框架,诚然是一项极大的进步。以上的例子,亦可为未来的海滨工程安排带来新的启发。
吴永顺(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