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躋本港十大殺手 長期咳嗽氣促氣喘要留意

2018-11-19 12:37

煙齡超過35年的顧先生(前左),以往走路時會氣促氣喘,以為只是「年紀大機器壞」。
煙齡超過35年的顧先生(前左),以往走路時會氣促氣喘,以為只是「年紀大機器壞」。

後日(21日)是世界慢阻肺日,香港復康會指本港十大疾病殺手中慢阻肺病排第9位,但多年來卻欠缺市民的關注,調查發現不論是市民抑或患者,對慢阻肺病的認識都十分不足,部分患者拖延5年之久才獲確診,而不少高危市民連何謂慢阻肺病也不知曉。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聯同香港胸肺基金會、香港胸肺學會及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早前向市民及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訪問485人,主要為31至50歲,其中近四成受訪者現有或曾有吸煙習慣、三成人亦經常接觸二手煙,但逾七成市民從沒聽過慢阻肺病,而在181名表示曾有及現有吸煙的受訪者中,亦不足一半聽過此病。

調查另訪問42位慢阻肺病患者,當中有66%患者曾經吸煙或受二手煙影響,反映吸煙與慢阻肺病之間千絲萬縷的密切關係。調查發現,超過一半患者花上逾一年時間方確診,甚至有個案等上5年時間才確診,與認知不足也有一定關係,如以為咳嗽、氣促是常見的小毛病,因此再次證實增加公眾對慢阻肺病的認識有其必要性,有助早診早治。

今年70歲的患者顧先生,2000年開始戒煙,可惜,戒煙後一個月確診患上慢阻肺病。他表示「有一晚咳得很辛苦,氣很促,呼吸不暢順,到急症室求診後才發現原來是慢阻肺病。」顧先生的煙齡超過35年,以往走路時會感受氣促和氣喘,但不以為然,以為只是「年紀大機器壞」。確診後他進行藥物及物理治療,仍可以到社區中心做輕量運動,如太極、健肺操等,希望助人助己。但他近年肺部功能轉差,出入只能依靠輪椅。雖然他需要進行氧氣治療,但他擔心氧氣樽不能帶上交通工具而甚少攜帶。

74歲的女患者鄧女士,一直沒有吸煙習慣,但一家四口中,丈夫和兩兒子也吸煙。「2002年時,發覺自己長期咳嗽,咳嗽很長時間也沒有好轉,後來確診患上慢阻肺病。」醫生相信,他的病情與長期吸入二手煙有關。鄧女士雖有進行藥物治療,但肺部功能一直不好,近年連洗澡也感到吃力,須於家中使用氧氣,更遑論外出做運動,認為患病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