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機械臂助中風患者康復速度快4成 料兩年後推市面

2018-10-31 13:18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胡曉翎(後)、患者鄧先生(前左)及許先生(前右)。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胡曉翎(後)、患者鄧先生(前左)及許先生(前右)。

中風患者出院後缺乏足夠的復康服務,使四肢逐漸退化。理大研發輕巧機械臂,協助中風患者出院後,在親友協助下戴上裝置訓練。有用家表示,中風後未能使用筷子,訓練後已可自行重用,現時更可玩手機遊戲。理大團隊指,患者使用新產品的康復速度較坊間康復裝備快4成,團隊預計產品兩年後可推出市面,售價約6000至7000元。

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團隊,花一年半時間,研發「移動式外神經肌骨系統」,將現有神經電刺激及充氣式輔助的技術結合。患者戴上重300克的機械臂後,配合電話應用程式啟動裝置,只要做出抬起手及手腕向上的動作,裝置便會發出電流刺激手臂,並以充氣壓力協助患者稍為扯高手臂。透過反覆訓練,加強患者肌肉強度,踏上復康路。

團隊成員、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胡曉翎表示,神經電刺激及充氣式輔助的技術早已應用,但從未結合一起使用,團隊克服技術難度,將兩樣技術同步使用。她指,產品特點為裝置輕巧、使用運動服裝物料具透氣功用,可外出使用,而且充電約1小時便可連續使用4小時。

團隊已協助10位病人完成20堂,每堂兩小時的復康訓練,發現使用新產品較只用充氣裝置康復的病人,康復進度快4成。71歲的用家許先生3次中風,因為手指不靈活,一度不能使用筷子進食。經訓練後,他已可使用小童筷子,又可以玩手機遊戲,進一步加強手指靈敏度。

另一名52歲的鄧先生則11年前中風,留院4年間亦有物理治療師定期跟他訓練,但「物理治療師留意到我已能行走,便會趕我出院」,使他未能再接受訓練,四肢不便困擾自己生活。經理大產品訓練後,現時已可抬起手抓著杯子,較以往有進步。

胡曉翎指,兩位患者已完成20堂訓練,暫時未能安排他們把產品帶回家繼續使用,預計產品兩年後可推出市場售賣,售價約6000至7000元。香港近年每年約有2.5萬宗中風個案,患者須作長期,且重複的復康訓練,才可避免退化。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