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治療中風成效佳 中年漢「過三關」翌日康復九成

2018-10-28 16:10

黃秉賢(左二)、方道生(左四)、朱先生(左六)。
黃秉賢(左二)、方道生(左四)、朱先生(左六)。

明天是「世界中風日」,有醫學團體指,嚴重中風病人接受血管介入治療,較傳統溶栓治療後可獨立生活的機率高一倍,團體引述前年數據估計,本港約有900適合血管介入治療,但只有83人受惠,認為情況未如理想。團體倡議,醫管局先在部分醫院聯網,落實24小時血管介入治療,有需要時更應陸續推展至其他聯網。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指,至少有6個大型研究證明血管介入治療,有效為嚴重中風病患者減低永久殘障機會,黃金治療時間亦可長達6小時,較溶栓治療4.5小時長。

54歲的朱先生今年4月早上突然半身麻痺,意識自己可能中風,自行致電「九九九」求助,但口齒不清難以讀出地址。幸好他致電附近工作的朋友,發現他情況異常立刻上門召喚救護車。送院後,醫護立刻為他檢查,發現他頸部血管閉塞,屬嚴重中風病人。

黃秉康指,醫護先為他打溶血針,疏通部分閉塞的血管,再由他的大腿伸入導管取走血塊,數小時內已完成治療,翌日已康復近九成。黃秉康表示,若朱先生只打溶血針,能獨立生活不用他人照顧機會率只有約一成,但配合血管介入治療則增至四成。

但黃秉康又指,朱先生十分幸運,「過三關」才有今天的康復效果。首關是自己意識到有中風病徵,懂得尋求協助;第二關是附近朋友為他傳召救護車把他送院;第三關則是送院時間是早上屬辦公時間,有足夠醫護人員為他檢查及治療。

前年約有900人適合接受血管介入治療,但只有83人在公立醫院受惠。香港中風基金主席方道生認為,有關技術未被充份利用,情況未如理想。他續稱,中風非只屬病患者事情,其家人亦需多照顧病人,故及早發現及治療尤其關鍵。

方道生指,要求傳統溶栓治療延長至24小時已多年,現時只餘下3間醫院便完成目標,形容是「漫長道路」,不希望新技術要20年才有24小時服務。他建議醫管局無須每間醫院都設有24小時血管介入治療,可在7個聯網設立7個團隊服務港人。

方道生再提醒市民,一旦發現自己表達困難、手腳無力、面部表情不對稱,應盡快求醫,因為越早接受治療,康復情況會越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