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醫院每年多做300宗手術 關節置換等7年減至3年

2018-10-23 18:15

九龍東醫院聯網面對人口老化挑戰,加強骨科服務對長者尤其重要。
九龍東醫院聯網面對人口老化挑戰,加強骨科服務對長者尤其重要。

九龍東醫院聯網今公佈周年工作計畫,將軍澳醫院本月已開設關節置換中心,額外提供多300宗全關節置換手術,預計病人輪候時間由7年減到3年,中心亦教導病人術前及術護理,預期病人的住院日數由現時最多14天減到7天,對病人身體及醫院管理均帶來好處。

九龍東醫院聯網公佈周年工作計畫,聯網總監譚錦添稱,聯網面對人口老化挑戰,特別是觀塘區,故加強骨科服務對長者尤其重要。將軍澳醫院矯形及創傷科副顧問醫生張宏恩指,該院每年處理約130宗全關節置換手術,病人輪候時間須時7年。

有見及此,該院本月開設關節置換中心增加資源,預計每年可額外多做300宗手術,減低患者輪候時間至3年。張宏恩表示,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協助病人盡快預備手術及盡快康復,例如:術前及術後護理、綜合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及職業治療等。透過中心協助,他預計病人手術後一天便可下床走路,留院最多7天便可出院,分別較現時少2天及7天。

64歲的楊女士7年前感到右膝頭疼痛,後來左膝頭也出現痛楚。她2014年到將軍澳醫院求醫,去年接受右膝關節置換手術,今月初左膝再作手術。張宏恩指,楊女士只輪候了約1年,便可作第2次手術,原因是受惠於中心增加資源。被問到為何要分開2次作手術,他表示,因為楊女士第一次手術時,右膝情況較左膝嚴重及退化得多,醫生臨床判斷後認為,先為她處理右膝問題。

另外,將軍澳醫院亦為因骨質疏鬆導致的急性脆性骨折病人,每星期增加5節手術時段,即至少每星期可做多10個手術。

院方矯形及創傷科部門主管李淵粦指,醫院今年開始使用3D打印技術,模擬病人骨頭情況。他表示,技術主要協助經驗不足醫生作模擬手術,使醫生可有更周詳的計畫,避免真正手術時才臨時應對。打印機花費80萬元,模型道具每1克1元,每個道具約重100克。

譚錦添表示,聯網的醫生及護士流失率分別約百分之7及6,跟全港醫院相約。他指,填補流失職位後,今年已額外招聘了22名醫生及125位護士等合共484人;床位則增加126張至2727張。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