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指產假開支應由社會承擔 羅致光:不排除個別行業輸入外勞
2018-10-11 14:57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出席記者會回應《施政報告》中的相關政策。對於取消強積金對沖引發業界反響,及憂慮有更多勞工將被轉為自僱人士。羅致光表示,會向商界解釋,協助他們理解有關政策的原意及未來的情況。此外,亦要知會人力資源及財務管理人員以了解新政策對生意的影響。
《施政報告》昨宣布延長法定產假至14周,羅致光指法定產假的修例尚涉及2項技術修訂。局方將更新流產定義,讓懷孕24周或以上而流產的僱員,可有權獲得產假。他指,局方亦建議修訂《僱傭條例》相關條文的字眼,讓接受產前檢查或產後治療的僱員,即使不能出示醫生紙,可有權獲得疾病津貼,如病假。
對於有勞工界有聲音質疑,額外新增的4周法定產假薪酬設有上限,羅致光回應指,上限以月薪5萬元的僱員為設定標準,已涵蓋全港95%的女性僱員,認為覆蓋面已足夠。他指,本港薪酬架構懸殊,局方曾計算不設上限、覆蓋全港僱員產假薪酬的年度開支,形容「條數好高」。他又指,延長產假能維持80%的薪酬已屬於好安排,有國家或地區延長產假只能維33%的薪酬、甚至只有當地最低工資的水平。
對於產假開支由政府作有限度補貼,羅致光認為,有關責任不應該只由僱主承擔,而是應由社會承擔,因此政府決定作出補貼。他又指,根據外國經驗有部份國家的產假開支由政府資助,或由僱員自行透過保險的形式來資助,但香港未有類似的保險服務,故決定由政府補貼。
就輸入外勞方面,他指現時失業率達到2.8%,因此不排除就個別行業研究是否需要輸入外勞,包括人手短缺的護理行業。
此外,對於最高工時立法問題,他指早前政府曾作為期18個月的諮詢,提出訂立合約工時的建議。但今屆政府上任後,有指如果訂立合約工時則「不如唔好做」,政府認為有關建議不可能獲立法會通過,故暫時擱置。不過政府仍就行業工時指引進行研究,期望明年初勞資雙方能達成共識。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