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下周「處暑」小心秋老虎 飲食宜滋陰潤肺

2018-08-18 22:00

夏秋之間過渡期,市民要注意飲食,飲食應以甘平為主。網上圖片
夏秋之間過渡期,市民要注意飲食,飲食應以甘平為主。網上圖片

不經不覺,初秋將至,下周四(23日)為廿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處暑」。夏秋之間過渡期,市民要注意飲食,飲食應以甘平為主,多食水果蔬菜,少食辛辣、煎炸或燒烤類食物,宜逐漸多吃潤肺養陰、潤肺有幫助例如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之效的百合。

「處」是住的意思,意指夏天暑熱到此終止,暑氣將逐漸消失。雖立秋已過,處暑是秋天第2個節氣,應有秋意,但華南真正秋高氣爽時間不多,處暑烈日當空的下午,炎熱感覺不輸給盛夏,俗稱「爭秋奪暑」,而諺語「秋老虎,毒過虎」更反映出炎熱餘威。

處暑過後中午雖然炎熱,但日夜溫差漸大、早晚稍涼。習慣夜晚開冷氣睡覺的人,不妨開始停吹冷氣,開窗讓空氣流通。出入冷氣地方,更最好帶一件薄外套,以備不時之需。初秋開始燥邪容易影響肺臟,耗損津液,出現口乾舌燥、便秘、皮膚乾癢等症狀,單靠多喝水難以緩和,不妨透過日常飲食「滋陰潤肺」。

中醫有「五色配五臟」之說。白色食物偏寒涼,可滋陰潤燥、養肺,因此白蘿蔔、白菜、生菜、椰菜花、蘑菇、白木耳、甘蔗,或中藥材的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都適合一般體質的朋友補身。水果方面,雪梨清心潤肺、清熱消痰,對舒緩因秋燥而引起之咳嗽,甚有幫助;而能消滯清腸和舒肝的木瓜也是不錯選擇。

另外,處暑正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人體進入週期性調整階段,會有懶洋洋的疲乏感,俗稱「秋乏」。中醫認為是彌補盛夏季節帶來人體損耗的反應,是體內自我恢復陰陽平衡的現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