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擬建液化天然氣站 WWF憂破壞索罟群島生態
2018-06-15 18:29
中電申請在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鄰近水域興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表示強烈反對,質疑計劃主要是基於商業考慮,而非如今天發表的環評報告所指從提升供應穩定性出發。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海洋保育副總監李美華表示,有關計畫將對索罟群島一帶水域的海洋環境構成嚴重影響,威脅急需保育的物種如中華白海豚和江豚,以及漁業資源。南大嶼海岸公園將於2019年成立,有關計畫亦會嚴重削弱海岸公園的保育成效,並令該水域的漁業資源難以恢復。而水底打樁工程發出的噪音,尤其是撞擊式打樁,會嚴重影響海豚的發聲及回聲定位能力,其他海洋生物如魚類亦會因氣壓、體內感官組織受傷及聽力敏感度下降而受影響。
發言人指出,根據WWF於2017年發表的海底聲音研究,索罟群島是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主要棲息地,全年均錄得牠們出沒的數據,無分季節。不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現時的環評報告竟未有進行任何聲音傳播評估及研究,即分析打樁工程噪音的強度及傳播度,有可能嚴重低估打樁噪音對聲音敏感的江豚的影響。而且,氣泡幕簾的成效或會受海床的地形、水深和水流等多種環境因素影響。繁忙的海上交通加上打樁造成的噪音,必定會影響鯨豚覓食,增加牠們的壓力及撞船風險。
發言人續說,索罟群島亦是具商業價值的魚類產卵及育苗場所,而接收站所排出的冷卻海水,將令水溫下降至少攝氏9度,令附近的底棲生態受水溫驟降衝擊。環評報告指排放的冷卻海水會迅速被「溝暖」,不會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然而報告只進行了一個極為簡單的水質模擬分析,根本未能全面預測水溫的變化,如寒冷季節及沒有明顯潮汐漲退的日子。大量海水被抽入系統,以暖化液態天然氣,令大型生物被吸附於吸水口的隔屏上,而較細小的生物如魚類和其苗、卵則會被抽吸進氣化系統而導致死亡。
李美華補充,永無止境的發展工程如挖泥、垃圾傾倒和基建發展,再加上污染問題,不僅威脅海豚和江豚的生存,更會破壞整個海洋生態。WWF憂慮中電的計劃會破壞當地生態,令海岸公園的保育作用名存實亡。我們支持採用更潔淨的發電方法,但實在無法接受有關方面在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仍要犧牲索罟群島的生境。
WWF認為,政府及電力公司應將資源投放於可再生能源及節能措施,以達至2030年的減排目標,而非進行不合理的投資,令發電成本增加,再將財政負擔轉嫁給市民。天然氣只是相對燃煤發電較為潔淨,但並不足以達成《巴黎協議》所訂立的減排目標,香港現時及即將已有3個來自內地的氣源,香港再增設液化天然氣站對穩定供應並無太大幫助。此外,中電及港燈必須先證明現行的氣源並不足夠滿足需求,以及無法透過深圳獲取其液化天然氣站的儲備,或透過其獲取國際市場的天然氣。香港再建設一個液化天然氣站只會持續天然氣的使用,無助於減少碳排放。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