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以毒攻毒」抑制流感病毒生長 冀10年內製成新藥

2018-06-15 19:10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本港醫療界依賴「樂感清」和「特敏福」對抗流感,治療效果有限及易產生耐藥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經過4年時間,研發出新病毒基因及基因載體,用「以毒攻毒」方式抑制H1N1及H7N7流感病毒生長,更不易產生耐藥性。

團隊成功設計新的蛋白「TAT-P1」作為基因載體,並在「WTV野生型病毒」8組基因中剪短相似的3組,這3組稱為「流感缺憾干擾基因」(DIG3),並向體內細胞導入有缺陷的流感病毒基因,干擾流感病毒的正常生長,阻止產生新的流感病毒。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流感缺憾干擾基因」是一種有缺陷的病毒,與正常的病毒結合複製後,繁殖出「缺憾擾病毒」並排斥正常病毒,抑制流感病毒生長。

團隊以實驗室老鼠為試驗,發現研發結果可完全預防H7N7,而預防H1N1的效果不及「樂感清」;而針對H7N7及H1N1的治療效用則高達9成。袁國勇指,新藥物需5至10年時間研發,方可推出市場應用於人體身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