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一遇大旱】降雨量少恐1963年旱災再現? 天文台:視乎漫長夏季降雨情況

2018-06-04 12:32

上月經歷的「史上最熱5月」,降雨量亦不足60毫米,被形容為1963年「大旱災2.0」。資料圖片
上月經歷的「史上最熱5月」,降雨量亦不足60毫米,被形容為1963年「大旱災2.0」。資料圖片

上月經歷的「史上最熱5月」,酷熱天氣警告持續生效15日,打破1963年5月舊紀錄;同時降雨量不足60毫米,是天文台首次沒有在5月發出暴雨警告,被形容為1963年「大旱災2.0」。不過,天文台發表最新網誌,指本港的年雨量約80%於5月至9月錄得,認為今年會否重現1963般乾旱,「仍要視乎今年漫長夏季本港的降雨情況」。
天文台上月錄得57.5毫米雨量,較正常值304.7毫米的20%還少。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子祥以「2018年會否如1963年般乾旱呢?」為題撰文,指196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少雨的一年,全年雨量只有901.1毫米,當中首5個月的累積雨量亦是有記錄以來最少,而當年東江集水區附近的雨量站河源也有類似的雨量不足情況。至於在今年,雖然本港1月至5月的累積雨量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低,河源少雨的情況則沒有像本港般嚴重,反映出雨量分佈在細範圍內也可以有明顯分別。
李子祥續說,現時世界氣象組織建議採用標準化降水指數(SPI)監測乾旱的嚴重程度,相對於當地雨量的長期氣候狀況,亦可應用於不同時間尺度(如3、6、12、24個月的雨量等),例如,6至12個月(即SPI-6及SPI-12)或更長時間的SPI,一般可用於反映時間相對較長的旱情對水塘蓄水量的影響。
他指,香港及河源均於1963年出現低於負3.5的極低SPI-6值,和1964年低於負2.0的SPI-24值,清楚地反映1963年及1964年的長時間乾旱較廣泛和非常嚴重。乾旱情況要到1964年5月尾,颱風維奧娜影響香港並帶來約300毫米雨量才得以舒緩。
但他也補充,由於本港的年雨量約80%在5月至9月錄得,2018年會否如1963年般少雨仍要視乎今年漫長夏季本港的降雨情況。從2018年5月的SPI-6值分析可見,儘管本港情況在極端少雨的邊緣,但河源同期乾旱情況相對不算太嚴重,屬中等少雨級別。較長時間的雨量趨勢方面,兩地的SPI-24值均於負1水平以上,基本上仍在接近正常範圍之內。
李子祥亦提醒,因年內的降雨情況多變,大家在防旱方面不能掉以輕心,呼籲大眾應保持良好的用水習慣,珍惜水資源。在氣候變化背景下,預期未來的降雨會變得更極端和多變,大家必須保持警覺及做好應對大雨及嚴重乾旱兩種威脅的準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