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琦案】梁天琦自辯:香港塑造我嘅價值觀 母曾告誡勿走太前

2018-04-17 13:53

於前年年初二凌晨在旺角發生的騷亂事件,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等人,否認暴動、煽惑暴動及非法集結等6罪。控方昨已舉證完畢,辯方今於高院傳召首被告梁天琦岀庭自辯。

26歲首被告梁天琦作供時透露,他於武漢岀生,1歲時與父母來港,父親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過往是中學老師,教授中文、中國歷史及文學。母親則至他岀生後,負責他的起居生活,現為補習老師。梁續指,雖然他並非生於香港,惟「呢個地方塑造我嘅價值觀,有好深厚感情」。

於2003年,梁從報章電視中得悉七一遊行,然而他並不了解有關遊行,但他由當時始關心社會時事。梁及後修讀中史及世界歷史,又不時與家人討論,故對香港政治有更多認識。其父母亦提醒他,「參與遊行係好事,但唔好走得太前」。而於2008年暑假,梁則首次參與六四晚會及七一遊行。

梁指,這是希望知道為何市民願意一年又一年走上街頭,而參與後,梁認為香港很熱切,「想追求民主,想保存歷史嘅真相」,而素未謀面的人士亦會互相打氣支持,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股力量,「可以作為一份子,我覺得好榮幸」,故於2015年前舉行的六四晚會及七一遊行,梁都有岀席。

梁提到,對他而言重要的事發生於2008年,社會正面對貧窮懸殊等問題,而社民連成功躋身立法會,其理念與當時情況非常切合,「好有共鳴」。2010年,社會討論「1112雙普選」,但政府卻拖延落實,他曾經在立法會外集會,但都失望而回且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他開始問自己「自己點做,政府先會聽取市民嘅訴求,自己點做,政府先下放權力,實現普選,自己點做,先唔會每次都失望而回」。因此,他最終在大學選擇修讀哲學及政治。

另外,梁提及他在2014年,有參與罷課示威,於同年9月26日,亦曾留守公民廣場,並參與佔中運動。而期間,他曾經目睹很多同學在龍和道遭警員追著襲擊,惟他當時站在示威前線,眼見身邊的示威人士什麼都沒有做,警方卻舉起紅旗,示意「群眾停止衝擊,否則使用武力」,有人如骨牌般推倒地上,有人的頭及臉部佈滿血跡,亦有人被警員指著大鬧「垃圾、渣滓」。

梁續稱,他於2015年七一遊行後,受朋友邀請加入本土民主前線,他認為組織是為了保衛香港本土文化及獨有身分認同,並追求民主,然而社會對本民前有負面標籤,梁自覺有能力推動組織,遂他決定加入,與黃台仰擔任發言人的角色,並負責接受訪問、辯論及參與網台節目等。

於2016年1月,梁召開記者會宣布將參選2月的新界東補選,其目的是想透過立法會這主流政治平台,量化本土前的支持者,他亦希望通過參選能鼓勵更多港人參加政治。

本案5名被告被控共6項控罪,梁天琦被控一項煽惑暴動罪及兩項暴動罪;李諾文及盧建民則各被控一項暴動罪;林傲軒被控非法集結及暴動共2罪;林倫慶則被控3項暴動罪。梁天琦早前已承認一項襲警罪。

法庭記者:陳詠詩

建立時間:11:43
更新時間:13:53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