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手術成績表出爐 北區東區緊急手術表現最差

2018-01-19 18:17

東區醫院及北區醫院。
東區醫院及北區醫院。

醫管局今日發布《手術成效監察計畫》報告,結果發現,2016至17年度整體粗死亡率由1.5%跌至1.3%,首次沒有公立醫院於預約手術被界定為較其他醫院遜色,惟東區醫院及北區醫院在緊急手術表現較其他醫院差,將軍澳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則較出色。專家指,未能在短時間內確定表現較差原因,不排除涉及隨機或意外因素,未來會繼續加強部門間及醫院間的協作,持續增加人手、病床及手術室。

《手術成效監察計畫》針對大型及超大型手術作統計,並計算病人個別風險因素,比較各醫院之間的手術表現。結果發現,以不計算病人的風險因素,在2016至17年度約26000宗手術,粗死亡率為1.3%,較上年度1.5%低。

預約手術方面,整體粗死亡率由上年0.4%,降至0.3%,遠低於聯合國標準2%,今年首次沒有醫院被界定為較其他醫院遜色,反映醫院手術表現良好。

緊急手術方面,整體粗死亡率由上年5.6%,降至5%。經病人個別風險因素調整後,若以預期死亡率為一計算,北區醫院有90%機會實際死亡率在1%與1.8%之間,東區醫院則在1%至1.6%之間,其死亡率相對其他醫院較高;將軍澳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則較其他醫院出色。

手術成效監察計劃總監賴寶山表示,未能短期內確定表現較差的原因,不排除涉及隨機及意外因素。賴續指,醫管局過去持續加強與部門間溝通及協調,並以仁濟醫院為例,多年前曾被界定為手術表現較差,及後經專家小組及臨床研究,發現因X光部門人手不足,增加資源後翌年表現即有回升。

賴寶山指,醫管局將加強同一聯網之間的協作,並透過周年工作計畫增加人手、病床及手術室,且會更頻密提供定期數據予各醫院,鼓勵持續自我監察、適時作出改善。

醫管局公布手術成效監察計畫報告。
醫管局公布手術成效監察計畫報告。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