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屋輪候時間重返歷史高位 等足4.7年才上樓

2017-08-10 15:53

房委會公佈公屋輪候時間最新數字,截至今年六月底,約有15.02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2.76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7年,重返歷史高位,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6年。 一般申請者平均上樓時間曾由去年底4.7年,回落至今年三月的4.6年,房委會網頁指,以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約三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平均輪候時間為約3年的目標,並不適用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而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是指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平均數。 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表示,最新公屋輪候時間,顯示一般家庭及長者輪候上樓時間達四點七年,時間是較為長,政府一直爭取更多土地興建公屋滿足社會訴求,但建屋亦需要時間。

公屋輪候時間重返歷史高位,等足4.7年才上樓。資料圖片
公屋輪候時間重返歷史高位,等足4.7年才上樓。資料圖片

房委會今年初曾透露,將於今年秋季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家庭入息和資產超出限制5倍或100倍,或擁有私人物業,便需搬離公屋。算及各項規定與寬限,被收回公屋的富戶,最遲19年8月便需遷出。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去年12月舉行委員會會議,主席黃遠輝透露,小組支持「富戶政策」由「單軌制」取代以往「雙軌制」,即只要入息或資產任何一項超額,便須遷離。以四人家庭為例,指每月入息超過十三萬三千元,便要收回公屋,解釋小組認為有關人士,已有能力在市場解決房屋需要,不過他亦補充現無資料顯示,新政策下,有多少公屋家庭受影響。  據今年初消息指,房委會料於今年9月向住戶發出申報表,收回表格後經過8個月抽查,最快明年8月底向「富戶」發出遷出通知書。 消息補充,在擁有物業後要求遷出安排方面,其中一個方案是繼續容許以綠表資格購買資助出售單位的住戶,仍可繳交現行租金繼續居住公屋,直至收樓為止;但住戶若以白表資格購買資助出售單位或私人單位,則無論有關物業落成與否,房署會都會向住戶發出遷出通知書。 公屋聯會於今月6月曾請願,指出公屋問題源於政府房屋政策失誤,不滿當局將矛頭指向富戶,批評做法是企圖轉移視線。他們質疑向富戶回收的公屋單位,能否紓緩公屋輪候隊伍的問題,而此舉還同時「製造」更多置業需求,進一步推高樓價。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