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之倡創科園 研發以港需要優先

2017-02-13 06:55

落馬洲河套區將發展成「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科院院長徐立之認為,河套區將來可成為香港科研重鎮,為香港發展新經濟的重地,他認為區內研發可以港人需要優先,「希望為香港做到一樣嘢,不一定要和應內地需要。」他建議可按本港潛力領域如再工業化、智慧城市、金融科技、食物安全等的創新科研範疇,在河套區內發揚光大。   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指出,香港與深圳落實在落馬洲河套區共同發展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這項商討已逾10年,現終將河套區業權落實歸香港,可在該區發展更多如工業邨、創新企業。他憶述10年前來香港發展時,正開始討論河套區,當時正研究做教育大學、高新科研的方向,記憶猶新,他指現確定發展創新科研是合適的方向。   負責開發「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由香港科技園公司全資的附屬公司負責,港方任董事局主席,10名董事港方佔4人深方佔3人,餘下3人雙方提名。徐立之認為,科學園早已建立一套制度,河套區新科技園交科學園去打理是可行做法,而且香港是河套區「業主」,他指,即使日後有內地龍頭企業進駐,或成立新研發中心,都是與香港互惠,因香港的大學不少高新科技仍剛起步,未必做到大量組件設計,但內地可做到。   香港科技園已走再工業化路線,身兼科技園董事的徐立之認為,河套區全新科技園也可走再工業化方向,甚至開創突破性技術,「香港科學園就是迷你版,河套區就是珍寶版,即使互相競爭都是好事。」   他認為,河套區也要花一段長時間才可落成,要看看5至10年後香港如何發展,河套區也應跟隨時代步伐走,屆時或要不斷去做研發,而且屬於一個長久戰略性的地區,毗鄰為深圳前海主力經貿發展,落馬洲河套區則發展高新科技,互相配合。   徐立之更指,再工業化不等於要照辦煮碗科技園的做法,「再工業化不一定是工廠式生產,例如造一條牛仔褲,或可研發出用3D打印機打印條牛仔褲出來做樣本。今日技術做不到,將來或可以。」   他形容,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生物科技、生物醫藥等,暫時都是香港創科潛力發展領域,「現在剛剛崛起,投資就要愈做愈大,不能一研發完就停低。」他認為,河套新科學園可在上述科研上,再加大投資深入開發,他又舉例指,香港食物安全制度、規例都較完善,與世界接軌,香港具優勢,不妨在新科學園內加強人力物力及儀器研發食安檢驗的新技術。   他建議,河套新科學園研發可以香港需要優先,不一定要和應內地而去做,「最重要某種高新科技,可為香港帶來新經濟,我希望香港新科學園可以做到一樣嘢。」   有意見擔心河套區將來只便利內地人,是給內地人南移的樂園,徐立之則指,香港要有風氣去推動科創,但也不應只限讓港人入該區工作,如政府想更多港人到該區工作,必須想得更全面,要提供誘因、免稅等措施,他期望下屆政府可為河套區發展更全盤仔細研究,須提供更多交通、住屋配套等,才吸引到更多港人工作,「不是人人要發展科研,但創科可提升人民素質,做人才搖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