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檔」牌照數目連跌兩年全港僅餘17個 三年無發新牌 政府:找合適地點經營挑戰極大

2024-07-10 13:55

「大排檔」牌照數目連跌3年全港僅餘17個 三年無發新牌 政府:找合適地點經營挑戰極大
「大排檔」牌照數目連跌3年全港僅餘17個 三年無發新牌 政府:找合適地點經營挑戰極大

「大排檔」文化自7、80年代已經興起,深受港人及遊客熱愛。政府近月推出「無處不旅遊」概念,推展不同深度、特色及城市旅遊,充分發掘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惟經濟市道低迷影響下,不少食肆結業。有立法會議員指應支援具有本土特色的販賣食物的固定和流動小販攤檔,提書面質詢問及「大排檔」、「冬菇亭」等情況。

根據回覆的數字,過去3年,固定攤位(熟食或小食)小販牌照數目總數由2021年底的97個,持續下跌至2023年底的79個。當中,街頭持牌熟食攤位(大排檔)跌幅逾兩成,由2021年底的22個跌至2023年底的17個。

「大排檔」文化自7、80年代已經興起,一直深受港人及遊客熱愛。
「大排檔」文化自7、80年代已經興起,一直深受港人及遊客熱愛。
街頭持牌熟食攤位(大排檔)跌幅逾兩成,由2021年底的22個跌至2023年底的17個。
街頭持牌熟食攤位(大排檔)跌幅逾兩成,由2021年底的22個跌至2023年底的17個。
可售賣食物的流動小販牌照由2021年底的294個,減少近兩成至2023年底的241個。
可售賣食物的流動小販牌照由2021年底的294個,減少近兩成至2023年底的241個。
街頭持牌熟食攤位(大排檔)跌幅逾兩成,由2021年底的22個跌至2023年底的17個。
街頭持牌熟食攤位(大排檔)跌幅逾兩成,由2021年底的22個跌至2023年底的17個。
「大排檔」文化自7、80年代已經興起,一直深受港人及遊客熱愛。
「大排檔」文化自7、80年代已經興起,一直深受港人及遊客熱愛。
「大排檔」文化自7、80年代已經興起,一直深受港人及遊客熱愛。
「大排檔」文化自7、80年代已經興起,一直深受港人及遊客熱愛。
廟街夜市。
廟街夜市。
廟街夜市。
廟街夜市。

若有合適建議地點 食環署對新「大排檔」持開放態度

至於新的「大排檔」,謝展寰指食環署過去3年未有新簽發「大排檔」牌照,若有合適建議地點並獲相關區議會支持,食環署會持開放態度作出考慮。

而可售賣食物的流動小販牌照(即炒栗子、煨蕃薯、冰凍甜品等)數目亦在3年間銳減逾50個,由2021年底的294個,減少近兩成至2023年底的241個。

▼多圖.七八十年代大排檔、小販情況▼

街頭熟食檔。八十年代市民生活舊貌。1980年攝
街頭熟食檔。八十年代市民生活舊貌。1980年攝
七十年代市民生活舊貌,露天食品攤檔生意不俗。1973年攝
七十年代市民生活舊貌,露天食品攤檔生意不俗。1973年攝
街邊的蛋卷,最易勾起童年的回憶,香噴噴的引人垂涎。1986年攝
街邊的蛋卷,最易勾起童年的回憶,香噴噴的引人垂涎。1986年攝
一行數排都是小熟食販檔,要果腹毋須長途跋涉了。1985年攝
一行數排都是小熟食販檔,要果腹毋須長途跋涉了。1985年攝
冬菇亭熟食亭甚受居民的歡迎,攝氏三十度炎熱天氣下,也寧願光顧露天食肆。1992年攝
冬菇亭熟食亭甚受居民的歡迎,攝氏三十度炎熱天氣下,也寧願光顧露天食肆。1992年攝
旺角道大排檔。七十年代市民生活舊貌、中式餐廳食肆、攤檔。1972年攝
旺角道大排檔。七十年代市民生活舊貌、中式餐廳食肆、攤檔。1972年攝

謝展寰:「大排檔」難免阻塞街道 找合適地點挑戰極大

謝展寰指,社會上對「大排檔」持不同意見,包括對當區居民造成滋擾、街道阻塞和環境衞生等問題。他指政府致力平衡各方需求及意見,讓持牌小販可根據市場需求經營。

局方表示,「大排檔」經營模式難免造成一定程度的街道阻塞和環境衞生問題,指要找到合適地點(例如不會對居民造成滋擾、有足夠或穩定人流支持經營、不會對附近食肆做成惡性競爭等)「挑戰極大」。對於一些現時運作良好的大排檔,他指政府會與相關機構研究以合適方法推廣,以保存和發揚本港獨特的「大排檔」文化。

就改建出租率偏低的公眾街市為離街熟食中心,供「大排檔」熟食或小食檔經營,謝展寰表示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轄下小販政策小組委員會對有關建議未有共識。在關閉或整合使用率偏低的街市後,食環署現時會騰出地方作其他用途惠及市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