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档」牌照数目连跌两年全港仅馀17个 三年无发新牌 政府:找合适地点经营挑战极大

2024-07-10 13:55

「大排档」牌照数目连跌3年全港仅馀17个 三年无发新牌 政府:找合适地点经营挑战极大
「大排档」牌照数目连跌3年全港仅馀17个 三年无发新牌 政府:找合适地点经营挑战极大

「大排档」文化自7、80年代已经兴起,深受港人及游客热爱。政府近月推出「无处不旅游」概念,推展不同深度、特色及城市旅游,充分发掘香港丰富的旅游资源。惟经济市道低迷影响下,不少食肆结业。有立法会议员指应支援具有本土特色的贩卖食物的固定和流动小贩摊档,提书面质询问及「大排档」、「冬菇亭」等情况。

根据回覆的数字,过去3年,固定摊位(熟食或小食)小贩牌照数目总数由2021年底的97个,持续下跌至2023年底的79个。当中,街头持牌熟食摊位(大排档)跌幅逾两成,由2021年底的22个跌至2023年底的17个。

「大排档」文化自7、80年代已经兴起,一直深受港人及游客热爱。
「大排档」文化自7、80年代已经兴起,一直深受港人及游客热爱。
街头持牌熟食摊位(大排档)跌幅逾两成,由2021年底的22个跌至2023年底的17个。
街头持牌熟食摊位(大排档)跌幅逾两成,由2021年底的22个跌至2023年底的17个。
可售卖食物的流动小贩牌照由2021年底的294个,减少近两成至2023年底的241个。
可售卖食物的流动小贩牌照由2021年底的294个,减少近两成至2023年底的241个。
街头持牌熟食摊位(大排档)跌幅逾两成,由2021年底的22个跌至2023年底的17个。
街头持牌熟食摊位(大排档)跌幅逾两成,由2021年底的22个跌至2023年底的17个。
「大排档」文化自7、80年代已经兴起,一直深受港人及游客热爱。
「大排档」文化自7、80年代已经兴起,一直深受港人及游客热爱。
「大排档」文化自7、80年代已经兴起,一直深受港人及游客热爱。
「大排档」文化自7、80年代已经兴起,一直深受港人及游客热爱。
庙街夜市。
庙街夜市。
庙街夜市。
庙街夜市。

若有合适建议地点 食环署对新「大排档」持开放态度

至于新的「大排档」,谢展寰指食环署过去3年未有新签发「大排档」牌照,若有合适建议地点并获相关区议会支持,食环署会持开放态度作出考虑。

而可售卖食物的流动小贩牌照(即炒栗子、煨蕃薯、冰冻甜品等)数目亦在3年间锐减逾50个,由2021年底的294个,减少近两成至2023年底的241个。

▼多图.七八十年代大排档、小贩情况▼

街头熟食档。八十年代市民生活旧貌。1980年摄
街头熟食档。八十年代市民生活旧貌。1980年摄
七十年代市民生活旧貌,露天食品摊档生意不俗。1973年摄
七十年代市民生活旧貌,露天食品摊档生意不俗。1973年摄
街边的蛋卷,最易勾起童年的回忆,香喷喷的引人垂涎。1986年摄
街边的蛋卷,最易勾起童年的回忆,香喷喷的引人垂涎。1986年摄
一行数排都是小熟食贩档,要果腹毋须长途跋涉了。1985年摄
一行数排都是小熟食贩档,要果腹毋须长途跋涉了。1985年摄
冬菇亭熟食亭甚受居民的欢迎,摄氏三十度炎热天气下,也宁愿光顾露天食肆。1992年摄
冬菇亭熟食亭甚受居民的欢迎,摄氏三十度炎热天气下,也宁愿光顾露天食肆。1992年摄
旺角道大排档。七十年代市民生活旧貌、中式餐厅食肆、摊档。1972年摄
旺角道大排档。七十年代市民生活旧貌、中式餐厅食肆、摊档。1972年摄

谢展寰:「大排档」难免阻塞街道 找合适地点挑战极大

谢展寰指,社会上对「大排档」持不同意见,包括对当区居民造成滋扰、街道阻塞和环境衞生等问题。他指政府致力平衡各方需求及意见,让持牌小贩可根据市场需求经营。

局方表示,「大排档」经营模式难免造成一定程度的街道阻塞和环境衞生问题,指要找到合适地点(例如不会对居民造成滋扰、有足够或稳定人流支持经营、不会对附近食肆做成恶性竞争等)「挑战极大」。对于一些现时运作良好的大排档,他指政府会与相关机构研究以合适方法推广,以保存和发扬本港独特的「大排档」文化。

就改建出租率偏低的公众街市为离街熟食中心,供「大排档」熟食或小食档经营,谢展寰表示立法会食物安全及环境衞生事务委员会辖下小贩政策小组委员会对有关建议未有共识。在关闭或整合使用率偏低的街市后,食环署现时会腾出地方作其他用途惠及市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