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新資本入境計劃奏效 移民顧問半月接逾千宗查詢 東南亞富人搶做香港人
2024-03-13 08:00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於3月1日接受申請,有投資移民公司指,截至上周五已接獲逾千宗查詢,逾半有申請意向,查詢者不乏東南亞國家的高資產淨值人士。有從事農業貿易的泰國商人指,不少東南亞農戶已「富起來」,積極拓展內地市場,以香港身份、香港公司進出內地經商較為方便;有文化旅遊的內地企業家,因看準大灣區旅遊市場,有意在港投資。有商人建議,政府可考慮放寬部分投資組合的限制,供投資者自由選擇,進一步提升計劃的吸引力。
政府重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新計劃開放後,投資推廣署已收到逾600宗查詢和數宗申請,當中不乏東南亞國家、中東和韓國的投資者,當局指是香港在招商引資上仍有吸引力的證明。有投資移民公司近日也屢接查詢,太陽聯合資本主席張志明說,自3月1日以來接獲逾1500宗查詢,逾半有申請意向,並有100宗正排隊提出正式申請,大多查詢來自東南亞,與當地高資產淨值人士增多有關,至於中國籍人士,部分還在觀望,也有人已通過「高才通」等不同渠道來港。他提到,查詢者大多是成功企業家,希望取得多一個身份,便於經商。香港移民有限公司日均也接獲10宗查詢,銷售顧問Sunny Yu指,查詢者多是海外華僑和中國籍同胞。
本港早於2003年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當時經濟衰退,政府盼吸納外來資金救市,最初門檻設定在650萬元,須投資在金融證券或房地產市場,7年內不可套現;房價急升下,政府在2010年將投資門檻提升至1000萬元,同時把住宅物業剔出投資選項,相關計劃終在2015年停辦,及至去年宣布重推。美聯移民顧問高級策略總監鄭天殷說,計劃停止期間,一直有接獲有關投資移民的查詢,日前已為一批等候已久的客戶遞交申請,另有一批客戶正準備資產。她說,當中主要是已取得第三國永久居留身份的內地籍人士,也有東南亞客戶查詢,如有印尼籍商人與本港有生意來往,希望取得香港身份後更方便出入。
料港國際化教育受華人歡迎
從事農業貿易的泰國商人梁先生已決定參與計劃,他說,部分來自泰國、越南、柬埔寨和老撾的商人,均有意申請本港投資移民計劃,因近年不少產品由代理商經香港轉口至內地銷售,但始終有貨幣轉換的不便,而東南亞農戶已「富起來」,希望通過計劃取得香港身份,並在港成立公司,「出入內地經商也更方便。」
泰國和越南是本港10大主要貿易夥伴,據統計處資料,兩地去年與本港的雙邊貿易總額,分別達1504億及2456億港元。梁先生說,近年到港旅遊的泰國人也有增加,因本港的氣候和飲食與泰國相近,而香港在地理位置、雙語教育和文化上均具移居的吸引力。
內地商人李少萍也有意提出申請,她在內地經營文化旅遊產業,看好大灣區旅遊的發展,打算在港拓展版圖。她說,新計劃可讓內地居民同時受惠於內地和本港政策,不需在身份上二選一,可以申請無條件限制逗留。她說,內地教育「內卷」,要上好大學並不容易,香港具國際化的教育水平,與內地距離也近,相信計劃會受不少華人歡迎。
港對現金流需求較少成優勢
英國財富顧問公司Henley & Partners上月底發表《2024年投資移民計劃》(Investment Migration Programs 2024)報告,按公民身份和居留權兩項指數,為全球多個投資移民計劃作出排名,列出最具吸引力的計劃。香港在「全球居留計劃指數」中,與南韓和摩納哥名列第11,在亞洲並列第2,僅次於新加坡。
梁先生坦言,曾比對不同地區的投資移民計劃,認為歐洲地區普遍投資門檻高,加上路途遙遠,「轉機飛來飛去,一年也不會去多少次」,新加坡的投資門檻則比香港高,而香港也更適合拓展內地市場。張志明說,新加坡投資移民的入場門檻比港高一倍,對投資者而言,本港對現金流需求相對較少,成為優勢。
資料顯示,新加坡在去年3月提高「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GIP)的門檻,現時3種投資方案,分別是投資不少於1000萬新元(約5865萬港元)在當地設立新實體業務或擴大現有實體業務、投資不少於2500萬新元(約1.47億港元)至當地公司的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精選基金(GIP-select fund),以及在當地成立管理不少於2億新元(約11.7億港元)資產的單一家族辦公室,其中5000萬新元須轉入新加坡作股票和基金等投資。
本港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要求投資額度達最少3000萬元,當中需向支持本港創新及科技行業和其他重點行業發展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投入300萬元,其餘2700萬可選擇以1000萬元投資非住宅物業,或全部投放在金融資產。鄭天殷說,大部分查詢的投資者,本身已對金融產品有一定認知,取態上傾向分散投資,同時投資金融資產和非住宅物業,「他們會詳細詢問有關工商鋪的市場、開支、稅務,以及出租後的回報和收益。」
商人籲放寬投資可自由組合
受訪的兩位商人均期望,政府可以放寬部分的投資限制,讓投資者更自由地運用資金。梁先生舉例,支持創科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對部分外地商人而言甚為陌生,白白交出300萬元,「老實說,我不知道香港創科有甚麼,也不明白投資了甚麼。」他直言,「投資有輸有贏,希望輸也輸在自己手上。」
梁近日來港物色非住宅物業,初步鎖定在粉嶺、青衣和近羅湖等地的工業大廈,希望購買單位作為農產品的倉庫,其餘資金則打算投在低風險的債券上。不過,他也說,希望政府可以開放更多投資產品,「我會想投資更多在同一產業鏈,例如在物流倉庫和運輸公司上,比較實際些,發揮協同效應。」
李少萍目前構思投資商廈,但她也說,希望政府開放一小部分的投資組合,供投資者自由選擇,「我對古董、珠寶和文化旅遊的版塊較感興趣,相信若放寬限制,對投資者會更具吸引力。」
內地社媒推第三身份 「省時節力」參與投資移民
舊版「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共接獲約4.5萬宗申請,當中約3.5萬宗獲批,申請者約90%是已取得外國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中國籍人士。隨新版計劃推出,內地的社交媒體和網站,也出現大量介紹通過取得第三國身份參與香港投資移民的帖文。
綜合多篇帖文內容,提到香港稅率低、採自由市場經濟,語言、飲食和文化與內地互融貫通,也有教育和醫療的優勢,加上內地公民可保留雙重身份,不影響內地的事業和生活,建議如有意投資移民,可以提早規劃第三國永久居民的身份,「花幾萬塊錢辦一張門檻較低的小國綠卡,對有實力又沒有時間的高淨值人士而言,是最省力的選擇」。
當中被推介的小國如瓦努阿圖,不需出境到該國和創業投資,也不會與中國籍身份有衝突,單人申請約8000美元(約6.3萬港元),四人家庭約11000美元(約8.6萬港元),所需的申請資料少,收費低。另外,土耳其和希臘也是熱門國家,前者需在當地購買40萬美元(約313萬港元)的房產,後者的投資門檻是25萬歐羅(約214萬港元)的房產,部分熱門地點如雅典、塞薩洛尼基則需投資50萬歐羅(約428萬港元)房產,投資移民門檻較低。
積極提升競爭力 港府「人」「財」都要
政府2015年停止投資移民計劃,原因是為順應香港人口結構變化,提升香港競爭力。當年的分析指,投資移民多數不定居香港,只是花錢買身份,在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下,本港缺人才多於資金。此次引入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政府亦指為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和及吸引新資金,要「人」也要「財」。
張志明認為,永久性居民的標準規定連續通常居住不少於7年,投資者未必能達成條件,或傾向不領取永居,「不代表舊計劃的投資者無留港。」鄭天殷則指,本港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復甦程度有目共睹,而該公司接獲的查詢也多關注子女在港升學的情況,例如教育制度、有哪幾類國際學校等,以及樓市「撤辣」的成交量等。她相信,在現時的大環境下,能吸納投資者在港生活。
根據資料,2003年至2015年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吸納了逾3100億元的投資額,當中約425億元為房地產投資,其餘則為指定金融產品投資。
記者:林家希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