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輸入外勞解困 提高待遇吸新血 擴大自由行考驗業界 憂人手荒趕不上復甦

2024-03-12 08:00

本月6日起,青島及西安旅客可「自由行」來港。
本月6日起,青島及西安旅客可「自由行」來港。

上周三青島及西安納入港澳「個人遊」城市,首批旅客亦於同日訪港。本報走訪飲食、航空及酒店業,他們均面對嚴重人手不足,其中飲食業缺近4萬人、機場地勤亦缺近萬人;酒店業於農曆年雖錄得逾90%入住率,卻面對近萬名「執房」及清潔工的前線空缺隱憂。去年當局推出航空業輸入外勞計劃,至今有逾千人來港,空運工會促業界提高待遇,吸引有經驗員工回流;餐飲商會指,外勞有助紓緩人手不足,盼縮短長達半年的申請期。各界憧憬內地開放更多自由行城市,加上未來外國旅客數量回升,復甦可期。
 

首批抵港的青島自由行旅客夜遊維港。
首批抵港的青島自由行旅客夜遊維港。


現時開放港澳自由行的內地城市增加至51個,港澳辦副主任周霽日前指,將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支持香港,首階段只增加2個自由行城市,主要是試驗香港的基礎設施,包括通關、住宿、消費等,以及其容納能力。有資深旅遊業人士指,青島及西安旅客過去可循旅行團簽注來港,惟手續需時及要額外付費,此次開放自由行可望刺激兩地旅客來港意欲,部分人雖可能在一程多站下到深圳一遊,但相信他們若能留港2至3晚或以上,將帶動本港的酒店住宿、飲食及消費,但若要通過今次「考試」,恐要先解決相關行業的「人才荒」。

酒店不缺管理層 獨欠執房清潔

剛過去的農曆新年,一連8天內地春節黃金周共有125.5萬人次的內地旅客訪港,香港酒店業協會執行總幹事郭志傑直言業界受惠,整體酒店平均入住率達93.4%,當中尖沙咀及旺角區的酒店更「爆滿」。他指,今年春節黃金周橫跨2個周末,加上港府連場盛事推動,成就恢復疫情前水平的佳績。現時本港有9.1萬個酒店房間,加上1萬多個賓館房間,共提供逾10萬個客房。郭提到,去年本港酒店的平均入住率達81%,今年1月上升至85%,認為仍有餘力接待未來增加的內地自由行及海外旅客。
 

農曆年間,本港酒店平均入住率達93.4%,但業界指前線員工不足。
農曆年間,本港酒店平均入住率達93.4%,但業界指前線員工不足。
港府舉辦新春花車巡遊等活動,農曆年吸引逾125萬人次內地旅客訪港。
港府舉辦新春花車巡遊等活動,農曆年吸引逾125萬人次內地旅客訪港。


不過郭提到,現時業界最大隱憂是人手不足。資料顯示,2018年是本港旅遊業高峰期,全年訪港旅客逾6500萬人次,當時有8萬個酒店房間,業內全職員工達4萬名;去年本港有3萬名全職酒店員工,數字上欠缺1萬多人,惟數年間酒店房間已增至現時的9.1萬,相信實際需要更多人手。另外,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本港勞動人口為379.9萬,相比2018年的399.7萬人,流失近20萬勞動人口,最新勞動人口參與率亦已跌至198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的57.1%。郭指,業內缺「執房」及清潔類的前線工友,提到農曆年房間需求大增,酒店盡開客房,或因人手不足衍生服務問題,長遠恐影響行業發展。

航空界保守估計欠1萬人

另一名酒店業人士亦指,當局去年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暫時為酒店業輸入最多約200名外勞,惟「遠水救不了近火」。他指,酒店業不缺管理層,獨缺「執房」工、清潔工及侍應,業界開出時薪100元至110元的高價,搶聘熟悉西式餐飲禮儀的兼職工。他亦指,聘請外勞成本極高,需提供住宿及醫療福利,僱主更要為每名外勞繳交「僱員再培訓徵款」,每月400元,以需連續付24個月計算,合共9600元。他稱,除大集團較積極,其他業界抱觀望態度,一般只申請10多人,長遠仍希望聘請本地勞工。
 

業界人士指,機場欠缺近萬名地勤人員。
業界人士指,機場欠缺近萬名地勤人員。


機場客運量亦顯示旅遊業復甦步伐,回復至疫前水平的80%,惟期間有航空公司因機師不足,鬧出臨時取消航班的「甩轆」事件,反映業界嚴重人手不足。香港航空公司服務商協會主席劉敏儀指,現時最缺乏地勤等前線人員,預期當航班逐漸增加,特別是年底三跑的中跑道及其他配套全面落成,需求將更大。疫情前有近7.3萬人在機場工作,目前只有約6萬人,而三跑面積是現時機場的一倍,劉指,當時業界預期若三跑完全投入運作後,需要增加至少7萬人手應付需求,現時業界預期三跑於未來分段啟用,保守估計仍欠1萬人力。

面對人才荒,她指過去1年機場曾進行多次本地招聘,惟有半數新入職員工於上班首3個月內離職,原因與機場偏遠、本身不適應機場工作,或抱「騎牛搵馬」的心態有關。去年中,當局推出「行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可申請機坪服務員及飛機維修技工等10項地勤工種,當時當局公布欠1.2萬人,最終配額的上限為6300人。計劃推出後,航空業反應甚佳,首階段有28間公司申請2800個名額,至上月底逾2000名外勞獲聘,約1800人正申請簽證,當中逾千人已抵港。
 

本月初,機管局舉辦「機場就業資訊日2024」,吸引大批市民參觀。
本月初,機管局舉辦「機場就業資訊日2024」,吸引大批市民參觀。


加津貼獎勵留人 吸引舊人回巢

機場空運員工協會副理事長岑維康則指,疫情重創本港航空業,粗略估計近一半人手流失,他坦言不滿去年通關後,承辦商因短時間聘不到人而申請外勞,直言機場偏遠、工時長等一直窒礙招聘,而承辦商提高津貼及加班費達20%至30%,至今已吸引約10%舊員工回流。他相信,津貼及加班費可觀,可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及舊員工加入。岑維康加入機場地勤工作26年,他指地勤工作底薪低,但同事不介意加班,以賺取加班費及津貼。

當局將於本月推出第2階段輸入外勞計劃,更擬到福建招聘。劉敏儀坦言,外勞每次完成受訓後是20至30人來港,因人數較多,可提供較充裕人手,即時填補空缺,相信是未來填補人手的主要方式。她又指,在招聘外勞之餘,業界亦於過去一年推出特別夜班津貼,以及繁忙時間津貼「獎勵」前線員工,希望留住現有員工之餘,亦招攬新血及吸引舊人回巢,雙管齊下疏導人手問題。岑維康則指,人手不足非朝夕可解決,希望承辦商未來將工作機會留給港人,若持續提高待遇,可望吸引到居於東涌及屯門的居民到機場工作。
 

機場客流量已回復至疫情前80%。
機場客流量已回復至疫情前80%。


餐飲業尚欠4萬人手 冀政府簡化輸入外勞程序

有在尖沙咀遊客區開業的燒味餐廳,受惠農曆新年大批內地旅客訪港,錄得生意爆升20%,但餐飲商會稱,業界至少欠缺3萬至4萬人,有飲食集團雖嘗試輸入外勞,惟因審批需時未能解困,盼當局「鬆綁」簡化程序。

擁有6間分店的棋子燒鵝負責人黎均誠指,飲食業人手不足下,過去1年整體工資「搶高」20%,現時聘用50名正職員工及30名兼職工,工資佔總營運成本一半。他坦言,剛過去的8天農曆新年黃金周,整體生意上升20%,惟假期後旅客離港,生意打回原形,預期人手供不應求下,未來員工工資需至少上升10%,令經營壓力百上加斤。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疫情前有26萬名餐飲從業員,現時僅餘20萬,意味流失6萬人,儘管去年起業界曾經加薪,仍未能吸引年輕人入行。現時全港約有1.8萬間食肆,但黃指,現時重開的多是人力耗用較少的咖啡店或小型食店,食物款式少及烹煮簡單,東主甚至兼任咖啡師或廚師,另聘請2至3名侍應即可開業,變相不會聘用較多人手。至於疫情時離職的員工,不少已轉業、退休、移民,或北上大灣區謀發展,難以吸引他們回巢。
 

飲食業面對侍應、傳菜員及廚師不足的問題,有飲食集團聘用外勞解困。
飲食業面對侍應、傳菜員及廚師不足的問題,有飲食集團聘用外勞解困。


中式酒樓倫敦大酒樓副總經理蘇萬誠亦指,現時由傳菜、侍應、廚師、洗碗工,乃至點心及燒味師傅均缺人。他指,洗碗工現時是最吃重的工種,繁忙時段時薪可達90元,平日亦達50元。對有食客反映早前於尖沙咀高檔酒樓吃團年飯,因「分斷式上菜」而吃了3小時,他指情況近年常見,「不夠廚師炒菜,更不夠員工傳菜」,更聽聞有酒樓集團認為客人數量不足下「縮皮」,減少聘用廚師及傳菜工,以2人負責3人的工作量,除令員工壓力增加,甚至引起客人不滿,最終令酒樓賠上聲譽。

去年政府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黃家和指,飲食業主要申請聘用侍應、初級廚師及收銀員,暫時以飲食集團申請為主,名額由10多人至過百人,但由入紙申請到獲批,時間長達半年,難解業界缺人問題。上周他向勞福局局長孫玉菡反映,希望當局簡化程序。黎均誠則指,聘用外勞成本高故不作考慮,「寧願將款項用於聘請本地人。」

記者:關英傑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