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與腎病息息相關 定期檢查肝腎功能 制訂全面治療方案
2024-01-09 14:30
據估計,本港大約有百分之八人口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如果不加以應對,日後可演變成慢性乙肝、肝硬化,甚或肝癌,其實除了損害肝臟健康,它更會增加患上其他共病風險,其中與腎臟的關係更是息息相關。當乙型肝炎病毒未受控制,病毒或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紊亂,繼而破壞腎功能,最常見表徵要數到腎臟發炎、蛋白尿及水腫等。如果病情持續惡化至晚期肝炎,肝臟衰竭更會造成腹水,使腎功能進一步下降。
導致腎功能變差的另一原因,是部份乙型肝炎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如果這些慢性疾病未能好好受控,多方夾擊之下,腎功能自然衰退。除此之外,治療乙型肝炎的傳統藥物需要依靠腎臟代謝,有機會令患者小便帶血或腎功能下降。故此,接受此類乙肝藥物治療的患者,應定期抽血檢查肌酸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它是其中一個腎功能的量度指標,屬於肌肉製造的代謝物,會經尿液排出體外,能粗略評估到腎功能好壞。如果指數偏高,可能已經是慢性腎衰竭的先兆。
如果發現腎功能受損,乙肝患者可以考慮轉用其他藥物,例如「磷丙替諾福韋」(TAF)毋須腎臟代謝排走毒素,不會影響腎功能,安全性相對較高,更不用因為腎功能好壞而調整劑量,較為方便。不想肝累腎,乙型肝炎患者應定期抽血檢查肝功能及腎功能,並且可以諮詢主診醫生,了解藥物方面的選項,務求在不影響肝、腎功能的情況下維繫治療。
(健康資訊)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