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讀|中國式量寬或殺到 傳統政策難救內房 僅剩「非常規」工具

2023-11-29 17:37

中國人民銀行長期以來一直反對全球央行的量化寬鬆(QE)政策,並承諾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但隨着內房危機不斷加劇,中國式量寬出現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較歐美量寬更具針對性

據彭博報道,人行可能會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為建設項目提供至少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低成本資金。根據計劃,人行將向政策性銀行提供廉價的長期現金,為住房和基礎設施部門的貸款提供資金。而與美國聯儲局等其他央行通過大規模購買債券來壓低收益率的量寬計劃不同,中國式QE將更具針對性。

在2014年至2019年期間,PSL曾為住房建設熱潮提供資金,當時部份經濟學家已將其描述為中國式QE,主因由此產生了貨幣創造,並擴大了央行的資產負債表。

開發商流動性壓力加大

內房行業在高峯期約佔中國經濟四分之一,惟目前正在暴跌,其中10月份房價更創下8年來最大跌幅,即使內地已降低了抵押貸款利率、放寬購房要求和向開發商提供融資援助等,仍未能扭轉房地產危機。

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亦表示,經過這麼多政策放鬆、刺激和救濟,房地產行業仍然沒有顯示出任何明顯改善,所有傳統工具都用過了,剩下的就只有「非常規」工具,令動用央行資金拯救爛尾項目的可能性增加。

彭博又估計,由於貸款和銷售資金枯竭,開發商面臨越來越大的流動性壓力,今年需要18.9萬億元來償還短期債務和完成預售房屋。資金缺口相當於GDP的15%,到2024年亦會達到類似規模。

易綱曾籲避免購買資產

事實上,前人行行長易綱於今年7月任期結束時亦表示,央行應盡最大努力避免購買資產,因為從長遠來看,這將「損害市場功能,將財政赤字貨幣化,損害央行聲譽,模糊貨幣政策的邊界,並產生道德風險」。至於再早一任行長周小川亦曾在2010年警告,美國QE可能對全球產生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在周一的政策報告中,人行將不購買政府債券的立場與美國聯儲局和日本央行的立場進行了對比。報告稱,在央行資金支持下,中國商業銀行持有約64%主權債券,遠高於美國和日本不足7%的持有比例。

人行又表示,將推動更多企業和居民購買主權債券,使持有人的投資組合多樣化,並確保這些債券的順利發行。

至於今年夏天上任的人行行長潘功勝亦誓言,要為負債纍纍的地方政府提供緊急流動性支持,以防範地方債務風險。有市場人士認為,這可能成為央行結構性貨幣政策清單中的另一個工具,增加了更有針對性的寬鬆預期。

相關新聞:

人行潘功勝稱內房蓬勃30年後 正處過渡期 擬與港金融機構交流 滙豐渣打等有份

傳內銀明年需額外撥備近7000億 應付內房不良貸款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