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黃建業:料全年樓價升幅「捧蛋」 籲盡快「撤辣」

2023-08-30 16:56

美聯黃建業指,料全年樓價升幅「捧蛋」,籲盡快「撤辣」救經濟。
美聯黃建業指,料全年樓價升幅「捧蛋」,籲盡快「撤辣」救經濟。

美聯主席黃建業指出,上半年樓市表現較預期差,首季旺市屬曇花一現,反映經濟引擎失速,通關「紅利」迅速耗盡,復甦動力減弱,香港優勢將漸漸「煙消雲散」,引致樓市見頂回落,而且跌勢已成,預測全年樓價升幅「捧蛋」,重返2017年即6年前的水平,料蝕讓個案攀升,惟「辣招」原地踏步,絕對已經過時,因此「撤辣」刻不容緩。

黃建業認為,地產、金融、旅遊等多個行業支柱現裂痕,為免負資產數目增加,並進一步加大財赤,提出六大建議救港經濟,呼籲立即全面減稅,包括減收利得稅、樓股印花稅,並大力發展具香港獨特優勢的行業,吸引移民及外資,達至刺激經濟的效果。

疫情重創香港經濟及樓市,內地與香港全面通關卻遲於其他國家,打擊中外資金信心,通關「紅利」迅速耗盡,首季「樓股小陽春」曇花一現,其後本港樓市及股市皆高位回軟,經濟陷苦海,本港多個支柱行業驚現「裂痕」。當中,恒生指數於8月曾一度低至17,600點,創今年新低;首4個月樓價升約6.3%,惟其後樓價掉頭回落,至今(截至8月28日)已累跌3.03%,2023年迄今升幅已經收窄至3.09%,新盤帶頭「劈價」,未來樓價續有下調壓力。樓價高位回落,成交卻未大幅回升,今年首七個月的整體物業註冊量僅錄約39,248 宗,創2016年後的同期次低紀錄,僅輕微高於去年約3.8%;註冊金額更創2016年後同期新低,甚至低於去年同期3.9%。

黃建業強調,「辣招」推出逾10年,香港的經濟及社會環境已出現翻天覆地變化,樓市亦出現「結構性」改變,短炒絕跡,以自用為主,「辣招」卻從未檢討。明白特區政府擔心「撒辣」引致樓價飆升,惟因為經濟欠佳及息口高企,樓價跌勢已成,撤辣只會增加成交,樓價沒有大升的基本因素。須知住宅物業非商品,而是生活必需,對比波動大的股債匯,更是很多人理想的「長線安全投資」,若放任樓價直插到底,將令不少為置業而節衣縮食的市民損失慘重,衍生眾多社會問題,物業買賣牽涉的不止地產界,而是民生及社會,冀政府正視,立即根據時代轉變調整經濟及樓市措施。

黃建業指出,支柱產業見裂痕,樓股齊陷苦海,港樓跌勢已成,股市欲振乏力,經濟危機迫在眉睫,必須於支柱產業崩潰前救市,呼籲特區政府別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坐失良機,建議盡快推行以下「救港六招」:

1)    減股市印花稅,又或只收「單邊印花稅」,刺激港股成交,並吸引巨企來港上市;
2)    減利得稅,扶助企業,增加外資來港或留港的誘因;
3)    大力扶持香港有優勢的產業,包括醫療、美容、法律、保險、教育等,為香港帶來新機遇;
4)    發展具香港特色的旅遊業,建構獨特「蒲點」,吸引中外旅客來港免稅購物,從而刺激消費,帶動內需
5)    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移民政策,例如降低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年期門檻,又或擴闊可供申請投資移民的範疇
6)    減樓市印花稅
i) 徹底寬免外地人來港首次置業需付的3成辣稅,減低他們來港置業的成本
ii) 免除15%的新住宅印花稅,為市民換樓開方便之門
iii) 取消額外印花稅SSD,或將年期及稅率回復至「加強版」前,即買入住宅單位後頭半年內出售的稅率為15%;在6個月以上至12個月之間轉售,稅率為10%;在12個月以上至24個月之間轉售,稅率為5%

黃建業深信,香港不乏增長動力,加上背靠祖國的豐富資源,只需要政策推動,發揮國際大城市及一國兩制的優勢,必可令香港重新崛起。個別的救市措施已經見效,尤其是搶人才政策的效果超出預期。最新數字顯示,截至7月底,各項吸引人才措施共收到12萬宗申請,超過7.5萬宗已獲批,已抵港申請者亦超過3.8萬。

不過,成功吸引人才來港,卻未有更多政策配合人才「留港」,更適逢樓市低迷,新來港者以租樓為主,令租盤急速消化,刺激租金回升,反而帶來新的民生問題。政府在推出「專才計劃」同時,更應考慮徹底寬免外地人來港首次置業的辣稅,吸引轉租為買,做到「留人才更留人心」,增加專才長期留港誘因,以吸納新資金刺激經濟,同時疏導租金升幅。

黃建業重申,撤辣「刻不容緩」,因樓市下滑將對社會及經濟造成衝擊,未來負資產個案勢急升,蝕讓個案續增,並嚴重影響賣地收入。22/23財年賣地收入按年大跌超過50%,創7年新低,佔原先全年目標1,200億元約58%;而23/24財年迄今,地價收入僅約33.8億元,更是只佔全年目標850億元約4%,地價收入較政府預算落差大,未來財赤恐惡化,令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