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黄建业:料全年楼价升幅「捧蛋」 吁尽快「撤辣」

2023-08-30 16:56

美联黄建业指,料全年楼价升幅「捧蛋」,吁尽快「撤辣」救经济。
美联黄建业指,料全年楼价升幅「捧蛋」,吁尽快「撤辣」救经济。

美联主席黄建业指出,上半年楼市表现较预期差,首季旺市属昙花一现,反映经济引擎失速,通关「红利」迅速耗尽,复苏动力减弱,香港优势将渐渐「烟消云散」,引致楼市见顶回落,而且跌势已成,预测全年楼价升幅「捧蛋」,重返2017年即6年前的水平,料蚀让个案攀升,惟「辣招」原地踏步,绝对已经过时,因此「撤辣」刻不容缓。

黄建业认为,地产、金融、旅游等多个行业支柱现裂痕,为免负资产数目增加,并进一步加大财赤,提出六大建议救港经济,呼吁立即全面减税,包括减收利得税、楼股印花税,并大力发展具香港独特优势的行业,吸引移民及外资,达至刺激经济的效果。

疫情重创香港经济及楼市,内地与香港全面通关却迟于其他国家,打击中外资金信心,通关「红利」迅速耗尽,首季「楼股小阳春」昙花一现,其后本港楼市及股市皆高位回软,经济陷苦海,本港多个支柱行业惊现「裂痕」。当中,恒生指数于8月曾一度低至17,600点,创今年新低;首4个月楼价升约6.3%,惟其后楼价掉头回落,至今(截至8月28日)已累跌3.03%,2023年迄今升幅已经收窄至3.09%,新盘带头「劈价」,未来楼价续有下调压力。楼价高位回落,成交却未大幅回升,今年首七个月的整体物业注册量仅录约39,248 宗,创2016年后的同期次低纪录,仅轻微高于去年约3.8%;注册金额更创2016年后同期新低,甚至低于去年同期3.9%。

黄建业强调,「辣招」推出逾10年,香港的经济及社会环境已出现翻天覆地变化,楼市亦出现「结构性」改变,短炒绝迹,以自用为主,「辣招」却从未检讨。明白特区政府担心「撒辣」引致楼价飙升,惟因为经济欠佳及息口高企,楼价跌势已成,撤辣只会增加成交,楼价没有大升的基本因素。须知住宅物业非商品,而是生活必需,对比波动大的股债汇,更是很多人理想的「长线安全投资」,若放任楼价直插到底,将令不少为置业而节衣缩食的市民损失惨重,衍生众多社会问题,物业买卖牵涉的不止地产界,而是民生及社会,冀政府正视,立即根据时代转变调整经济及楼市措施。

黄建业指出,支柱产业见裂痕,楼股齐陷苦海,港楼跌势已成,股市欲振乏力,经济危机迫在眉睫,必须于支柱产业崩溃前救市,呼吁特区政府别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坐失良机,建议尽快推行以下「救港六招」:

1)    减股市印花税,又或只收「单边印花税」,刺激港股成交,并吸引巨企来港上市;
2)    减利得税,扶助企业,增加外资来港或留港的诱因;
3)    大力扶持香港有优势的产业,包括医疗、美容、法律、保险、教育等,为香港带来新机遇;
4)    发展具香港特色的旅游业,建构独特「蒲点」,吸引中外旅客来港免税购物,从而刺激消费,带动内需
5)    推出更具吸引力的移民政策,例如降低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证的年期门槛,又或扩阔可供申请投资移民的范畴
6)    减楼市印花税
i) 彻底宽免外地人来港首次置业需付的3成辣税,减低他们来港置业的成本
ii) 免除15%的新住宅印花税,为市民换楼开方便之门
iii) 取消额外印花税SSD,或将年期及税率回复至「加强版」前,即买入住宅单位后头半年内出售的税率为15%;在6个月以上至12个月之间转售,税率为10%;在12个月以上至24个月之间转售,税率为5%

黄建业深信,香港不乏增长动力,加上背靠祖国的丰富资源,只需要政策推动,发挥国际大城市及一国两制的优势,必可令香港重新崛起。个别的救市措施已经见效,尤其是抢人才政策的效果超出预期。最新数字显示,截至7月底,各项吸引人才措施共收到12万宗申请,超过7.5万宗已获批,已抵港申请者亦超过3.8万。

不过,成功吸引人才来港,却未有更多政策配合人才「留港」,更适逢楼市低迷,新来港者以租楼为主,令租盘急速消化,刺激租金回升,反而带来新的民生问题。政府在推出「专才计划」同时,更应考虑彻底宽免外地人来港首次置业的辣税,吸引转租为买,做到「留人才更留人心」,增加专才长期留港诱因,以吸纳新资金刺激经济,同时疏导租金升幅。

黄建业重申,撤辣「刻不容缓」,因楼市下滑将对社会及经济造成冲击,未来负资产个案势急升,蚀让个案续增,并严重影响卖地收入。22/23财年卖地收入按年大跌超过50%,创7年新低,占原先全年目标1,200亿元约58%;而23/24财年迄今,地价收入仅约33.8亿元,更是只占全年目标850亿元约4%,地价收入较政府预算落差大,未来财赤恐恶化,令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