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公院處方國產藥 藥劑師籲市民放心
2022-07-13 07:19
近日有公立醫院向病人處方由內地藥廠生產、未經註冊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引起部分市民憂慮。《星島》調查發現,相關藥物是第五波疫情,全城搶購止痛退燒藥期間,政府經中央協調採購,「存貨」只有一至兩個月。事實上,當局過去亦曾採購內地製藥物,包括抗生素、藥膏,以及為病人補充水分和營養的「鹽水」等。多位藥劑師坦言,全球多數藥物的原材料,實際來自內地,強調本港現時採用全球最嚴謹的藥物標準,市民應持有信心。記者 林家希 關英傑
上月起,多所公立醫院被揭發處方至少三種不同包裝、印有「對乙酰氨基酚片」字樣的止痛退燒藥,惟相關藥物並未列於香港註冊藥劑製品列表。醫管局稱,當局會按特殊情況,或藥物供應實際情況,從不同地區進口採購合約以外的藥物,並在獲得有關部門許可後,方會引入有關藥物。據《星島》了解,相關藥物原定放於抗疫物資包內,派發給在家確診人士。
第五波疫情 中央協調採購
香港藥學會會長沈明達提到,在第五波疫情下,止痛退燒藥在市面被搶購,藥物的價格接連被抬高,由於相關藥物在全港醫院,甚至診所均廣泛使用,不能停止供應,當時政府擔心無法搶得藥物之下,便透過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小組,經中央協調下從內地採購一批藥物,經過審核確保質量,才處方給市民。有指,當局預計在一至兩個月後完成「清貨」,屆時換回以往常用的藥廠。
不過,多名醫護人員向《星島》透露,當局過去也曾處方內地產藥物,未肯定有否註冊,如化療服的止嘔藥、維他命和冬青膏,還有鹽水及注射用的抗生素等,「以往亦有因為用中文藥名,護士派不了藥給病人的情況」。另有人透露,有款上海製、一千粒一樽的止痛藥,沒甚麼藥效,在多名醫護人員反映後,其後未有再取得投標。
有傳醫管局會逐漸將內地藥廠的藥物,引入至公共醫院使用,有藥劑師反駁指,內地藥廠的藥物在港只會愈來愈少見,原因與香港藥物註冊標準嚴格有關,提到本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約六年前加入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並採用了相關的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該規範被喻為全球公認最嚴謹的標準,內地目前並非相關組織成員,故市面上出售的內地藥廠藥物只是牌照未到期,「日後除非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否則難在港註冊。」
遇生產困難 可引入副廠藥
惟翻查資料,東區醫院在二○年也曾被揭發,使用內地製、未經香港註冊的抗生素,當時局方回應亦指,個別藥物出現未能預計的供應情況,別無選擇下進口未經註冊的藥物。
據悉,當藥廠在合約期限內,因物流、原料短缺或者生產等困難,只能提供部分數量的藥物,便有機會向政府提案,由該藥廠代為尋找另一藥廠,取得足夠的藥物數量,有一定機率下,相關藥廠未必有在港註冊,衞生署和醫管局會考慮是否接受提案,若接受便進行審核,確定藥物安全才引入,並將使用藥物的病人名單,每周交給衞生署作記錄。
除卻特殊情況,醫管局採購的藥物一般均在港註冊,專業藥劑師組織「藥劑連線」提到,藥物分為專利及非專利,前者多數是新型藥物或針劑,沒副廠可選,由醫管局直接與廠商聯繫購買,後者則是專利權已完結的藥物,如止痛藥及抗生素等,醫管局會公開招標,但據知合約條款特別「辣」,藥廠未能如期提供將被罰款,「需要承擔政府找其他藥廠買藥的差價,很多廠不敢投標,尤其疫情下,分分鐘賠到廠都執埋。」
醫局常用內地製抗生素冬青膏
事實上,市面不少本地或海外品牌的藥物,均有在內地設生產基地,例如有獲醫管局採用、由本地公司出品的抗生素和冬青膏,其生產基地實際設於內地。沈明達解釋,因PIC∕S對廠房的要求嚴格,每條生產綫只可做一種藥品,要經營藥廠,必須有多條生產綫,「香港地少人多,本地生產成本極高,藥物售價必定超出市場預期;相反,在內地生產成本低,才可以用低價搶到政府招標。」
即使藥廠覓得合適空間,在內地以外的地方設立廠房,但製藥的原料,多來自中國。從過去中美貿易戰的角力中可略知一二,根據一八年的資料,美國逾九成的抗生素和止痛藥布洛芬來自中國,至於有仿製藥大國之稱的印度,其原材料亦有七成來自中國。有業界人士指,外地如歐洲等國家,沒有相關生產機制,且同樣面對成本過高的問題,「兜兜轉轉,其實全球藥物的原材料,很多來自中國,只是大家以前無留意。」
全球製藥原料多來自內地
「市民應該要對香港的藥物有充分的信心。」沈明達強調,政府有良好的機制,保障市民用藥的安全,又指有人質疑政府合約以價低者得,但本身能在港註冊的,都是有質量的藥物,「當局不時在市面上購買藥物,抽樣檢查化驗,保證藥物是沒有問題的。」
「藥劑連線」亦指,近十多年當局甚少需要回收處方藥物,「相信這麼大的機構,不會買不安全的藥物給市民。」據該組織所知,政府在引入副廠藥前,亦會將其與正廠生產的藥物作對比,藥效接近的才會引入。對於製藥藥廠可能隨時變動,他們建議,市民宜記住所用藥物的名稱、劑量和類型,而非以形狀或顏色辨認,若遇上疑問,應諮詢藥劑師或家庭醫生。
全文刊《星島》「每日雜誌」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