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食大量含組胺食物可致嘔吐出疹 食安中心教4招點預防

2022-06-08 23:24

消息指,M+博物館ADD+餐廳的吞拿魚柳樣本驗出含有毒物組胺。食安中心於facebook專頁發文,指組胺是魚及魚製品因變壞及發酵,由細菌產生的有毒代謝物。製造組胺的細菌,可在剛剛捕獲的魚皮、鰓及腸內找到,一旦溫度合適,細菌在繁殖的時候便會將天然存在魚內的一種氨基酸(組胺酸)轉化為組胺。市民服食含大量組胺的食物,可能會引致「鯖魚中毒」,症狀包括口部刺痛灼熱、面部潮紅出汗、噁心、嘔吐、頭痛及出疹等。

食安中心解釋,雖然叫「鯖魚中毒」,但這個情況不止出現在鯖魚,亦可發生在天然含有大量組胺酸的魚類,例如沙甸魚、吞拿魚及鯷魚。中心強調,烹煮並不能夠消除組胺㗎,所以要避免「鯖魚中毒」,最重要是控制好魚及魚製品的貯存時間及溫度。

食安中心fb圖片
食安中心fb圖片

食安中心4大建議:

  • 應從可靠的來源購買吞拿魚及馬鮫等魚類
  • 魚類運往餐廳或家中,如非即時烹煮,應盡快放入雪櫃;預先包裝的魚及魚製品,要按照包裝上由生產商提供的指示貯存
  • 急凍魚類應該用正確安全方法解凍(如利用雪櫃保鮮格、流動的自來水及微波爐),千萬不要放在室溫解凍
  • 已經煮熟的魚或即食魚製品(例如吞拿魚三文治,已開的罐頭魚),市民應盡快食用,不要放於室溫太久。如非即時食用,應將食物放入清潔的有蓋容器內,再放入雪櫃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