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堵漏築牢防綫 嚴防第五波疫情

2021-12-28 04:30

  因應變種病毒Omicron來勢洶洶,港府已作好第五波疫情爆發的最壞打算,制定好應變措施,在處理態度上是正確,但抗疫最佳策略仍是禦防病毒於入境大門之外,做好外防輸入。要避免新一波疫情,當局須全面檢視入境檢疫措施是否有疏漏之處,盡快堵塞,並考慮引進快速測試劑,提高檢測效率,同時設法提高疫苗接種率,築固整體保護屏障。
宜撤機組免檢 減與轉機客接觸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昨天與醫管局高層一起到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及瑪嘉烈醫院視察時,指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風險正在增加,日前已主持跨部門會議,制定應變計畫防範新疫情,籲社會嚴陣以待。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強調,若爆發新疫情,將會重啟亞洲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
  當局對可能爆發新疫情如臨大敵,皆因英國和法國單日新增確診逾十萬宗,而Omicron已成為歐美的主流病毒株,即使本港外防輸入措施已大為加強,但Omicron個案累計已增至五十八宗,佔最近整體個案逾八成,隨着愈來愈多人在節日期間回港,料相關個案會上升,若有漏網之魚進入社區,而Omicron傳播力驚人,爆疫風險將隨之大增。
  港府未雨綢繆,不斷提升防輸入措施,如早前已收緊熔斷機制、來港登機的檢測採樣時限由七十二小時縮短至四十八小時、從高風險A區抵港人士須入住竹篙灣檢疫中心四天,然後轉到酒店檢疫並加密檢測次數等,一旦社區出現疫情,可按計畫有序應對,避免公共醫療系統因湧現大批確診者而崩潰。不過,這些措施並未足夠,還須堵塞現有防疫措施的兩個潛在漏洞。
  首先,豁免機組人員免檢疫安排,雖說是顧及航空公司的運作,但這卻成了防疫最大漏洞,不時有機師和空姐在回家檢疫後證實確診,而他們在確診前曾在社區四處走,為社區播疫帶來很大風險。其次,在機場可能接觸到旅客的地勤人員,放工後仍可每天往返市區,日前便有清潔工與感染旅客同時身處廁所而中招。
  因此,港府須正視相關問題,待爆疫後才出手便已太遲,長痛不如短痛,應認真考慮暫時取消機組人員免檢疫安排,讓航空公司安排機組人員連續執勤一、兩個月後,回港在酒店完成檢疫才休假一段長時間,將社區播疫風險減至最低,以及避免危及與內地通關落實。
  至於當局現時收緊機場、酒店等高風險地方工作人員須每兩天一檢的做法,並非最安全有效,應強制相關人員完成三針接種,提高抗疫力之餘,更應考慮收緊至每天一檢,確保可迅速驗出員工是否染疫。除了要求轉機和過境旅客在禁區內看守的房間等候外,當局應研究還有甚麼方法可減少機場人員與他們接觸的風險。
快速試劑堪用 谷針鞏保護屏障
  為了更有效控疫,當局應考慮引入最新檢測設備。南韓最近研發出新檢測試劑,只需四小時便可驗出是否Omicron,比現有方法需時三天時間快得多,有助當局快速驗出感染者後進行隔離。
  外防輸入的方方面面,該堵漏的盡快堵漏,該鞏固的加力鞏固,當局還要做好內防反彈,尤其是發現初步確診者流入社區後,以更嚴格和快速手段圍封,快速追蹤堵截,同時亦要設法鼓勵長者和兒童盡快接種疫苗,已接種兩針的早日打加強劑,建立穩固的保護屏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