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臨時建築大改造 連繫社區與海濱

2021-11-20 05:30

■面臨海濱長廊的東涌社區聯絡中心,由一座已棄置的地盤辦事處改裝而成。
■面臨海濱長廊的東涌社區聯絡中心,由一座已棄置的地盤辦事處改裝而成。

  上星期,筆者出席了由發展局局長主持的東涌東海濱長廊改善工程第一階段完工暨東涌社區聯絡中心開幕典禮。

  近年,大嶼山持續發展,不斷興建基建設施及樓宇,海旁一帶卻一直被用作工地,當區市民亦難以親近海濱。不過,今年起情況將會有所改變,隨着維港海濱各段海濱長廊相繼開放後,政府亦將把所得的發展經驗伸延到大嶼山北部的東涌東。東涌東海濱長廊改善工程將會為區內居民提供一條包括綠化空間和單車徑,利便行人的新海濱長廊。此舉既可改善該區的海濱環境,亦加強區內的連接性。

  海濱長廊旁邊,有一幢兩層高的紫色建築物,大樓以鋼鐵建造,外牆髹上了「社區」兩個大字。建築物原本只是一座用作地盤辦事處的臨時建築,供負責興建港珠澳大橋的員工使用,已使用超過八年。一般情況下,工程完結後地盤辦事處便會被拆卸。這一趟,土木工程拓展署屬下的可持續大嶼辦事處想出新點子,希望保留舊建築,再把它活化成一幢「社區聯絡中心」,方便當區居民使用,從而加強社區連繫。

  兩層高的建築物,上層用作「明日大嶼」顧問團隊的辦公室,下層則作公眾用途。建築師先將地面層向海濱的外牆拆掉,把外牆後退再用玻璃取代,好讓遊人在室內也可看見海濱。後退的部分變成了一個半戶外的迴廊,迴廊上設有座椅供市民閒坐和遮蔭擋雨。

  走進室內,發現內裏另有乾坤,眼前出現一個兩層高的大中庭。「我們把舊樓兩層之間的樓板拆去,再在屋頂裝上天窗,好讓天然光線照進中庭。兩層之間以一道大樓梯連接,樓梯亦可用作看台,方便市民觀賞在大中庭舉辦的不同活動。」建築師介紹時這樣說。

  這個大中庭是個社區共享空間,可以用作表演場地,或進行大型工作坊等活動,非政府機構和學校可以預約作舉辦活動之用。

  中庭的四周是個展覽場,分為五個主題區。「時光隧道」以影像畫面帶領訪客穿越大嶼山的過去、現在與將來;「喜閱.尋源」是個休閒閱讀區,讓訪客閱覽有關大嶼山文化和歷史的書籍;「自然.文化.歷史」透過專題展覽,加深訪客對大嶼山自然文化歷史的認識,及了解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的工作;「大嶼多面睇」以洞穴式虛擬實境裝置,提供生動的立體視覺空間,讓訪客猶如置身現場俯瞰大嶼山的自然美景和東涌新市鎮擴展的虛擬城市設計;「展望大嶼」則以實體模型配合影像畫面,展示大嶼山的未來發展。

  筆者與團隊在展覽場地走了一圈,最後又回到大中庭。這時,陽光從屋頂照進室內,屋頂結構影子灑在大樓梯上,形成一幅多變的畫像。

  離開社區連絡中心,又返回海濱長廊,剛好遇上日落時分。日後市民可以在海濱倚在欄杆上觀看日落美景。細看之下,欄杆設計也別具心思,寬闊的扶手上竟還設有凹位擺放飲品。「我們將欄杆變成小吧台,讓遊人可以在海濱邊喝飲品邊看風景。」建築師說。另外,長廊還設有餐桌和座椅,讓市民可以在海濱用餐。

  東涌東海濱長廊全長約四百米,預計二○二二年底前分階段竣工並開放給市民使用。參考了維港海濱「先駁通,再優化」的理念,首階段約七十米已在日前率先開放。值得一提的是,該段海濱由土木工程拓展署管理,不受《遊樂場地條例》約束。部門亦將會採用海濱事務委員會推動的「開放式管理」策略,以最少規則管理海濱,讓市民可以在互相包容的情況下,各適其適地在海濱進行不同的活動。

  吳永順

  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