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研究:廟宇焚香高峰期PM2.5超標近5倍 長期吸入或損健康
2021-09-10 17:33
本港有不少香火鼎盛的廟宇,嶺南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大部份廟宇於繁忙時段,廟內及廟宇正門外,微細懸浮粒子濃度均超出本港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個別廟宇的室內和室外微細懸浮粒子(PM2.5)指數於高峰時期,比本港75微克的限制標準超出近5倍。研究團隊指出,廟內焚香帶來的空氣污染長遠對區內市民的健康構成影響。
嶺南大學科學教研組去年開始對全港366間廟宇進行地區分布分析,同時使用了政府於2001、2006、2011及2016年公布的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數據作對比,結果顯示廟宇數量多寡是空氣污染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如座落於葵青區的老圍及葵芳的廟宇分別有17座及3座,兩區當中每100名死亡人士當中分別有32名及27名死於呼吸系統疾病。團隊強調,廟宇排放是估算城市空氣污染時不可忽略的因素,但並非唯一因素,廟宇排放只是眾多呼吸道死亡率的因素之一。
研究又於港島西、港島中、九龍西及九龍東5座人流較多的廟宇進行空氣監測。結果發現,大部份廟宇於繁忙時段,廟內及廟宇正門外的PM 2.5濃度,均超出本港及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當中有個別廟宇於高峰時期的PM2.5指數,達每立方米446微克,比本港75微克的限制標準超出近5倍。
負責是次研究的嶺大科學教研組助理教授王沛欣指出,本地大部分廟宇鄰近住宅及學校,廟宇焚香會產生大量懸浮粒子、一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人體吸入後長遠而言會對健康構成影響,包括致癌、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
王建議政府可更新及制定相關指引,訂明廟宇需要適當的空間距離或抽風要求等;而廟宇亦可參考其他地區的做法,例如安裝霧化裝置、定時自動灑水等,以減少焚香煙霧擴散。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