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藍圖》被質疑不夠進取 黃錦星指本港改善車船廢氣存挑戰

2021-06-30 10:44

黃錦星。政府圖片
黃錦星。政府圖片

環境局公布《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目標在2035年,本港符合世衛《空氣質素指引》的最終指標,並可媲美國際大城市如巴黎、東京等。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本港在過去8年,主要污染物減了4至5成,成果得來不易。他說,知道有環保團體質疑《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不夠進取,他指,本港車多樓密,又是遠洋輪港口,加上周邊地區的人口及經濟活動發展,令本港改善空氣質素存挑戰,尤其是路邊氮氧化物及船泊和車輛的排放。他強調,政府會盡力跨部門協作,但亦要明白客觀限制,不能不踏實去做。

黃錦星在電台節目表示,亞洲區的空氣質素改善步伐,不及歐美地區,本港先以東京為目標,當空氣質素追上東京,就可以更進取向前。他又指,根據天文台的科學數據,過去10多年,能見度已改善了8成。他形容,今次的藍圖內容務實,被問到藍圖無提供具體目標或路線圖,黃錦星不同意,他舉例指,臭氧污染方面,今年及明年會實施一些針對本地的措施,亦會用2至3年時間,與大灣區城市就臭氧污染進行研究。

黃錦星認為,本港空氣質素的主要挑戰,是路邊氮氧化物,以及船泊和車輛的排放,又指政府已推出進取的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在亞洲來說屬「走得最前」,他說,各界反應正面,新登記私家車由去年每8部有1部是電動車,增加至近兩個月每5部就有1部。

他又提到政府資助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的計劃,稱已接獲約440份申請,涉及10萬個車位,佔全港私人住宅車位的3分之1,遠高於政府定下3年內有6萬個車位的目標。他相信,私樓充電車位數字可在未來數年增至15萬個。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