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郊野公園之父」擁抱大自然 王福義籲發展勿礙風貌

2021-03-29 07:13

與大自然牽絆一生,王福義認為疫症教人反思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蘇正謙攝
與大自然牽絆一生,王福義認為疫症教人反思人類與自然間的關係。蘇正謙攝

沙士與新冠肺炎,兩次由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將人困在原地,郊野公園再一次成為港人的避難所,看在「郊野公園之父」王福義眼中問題多多,有人闢新路破壞生態,有人亂闖危險路段,他認為舉止有欠對郊野的尊重:「大自然對人很包容,只是人對大自然不太客氣。」王福義七十年代有份規劃郊野公園,退休前官至漁護署助理署長,於他而言,好的郊野有乾淨的天際綫,可以拍古裝片而不覺突兀。政府預留逾五億元改善郊野設施,他籲發展同時不應影響自然風貌,郊野亦不需迎合郊遊人流的高峰:「人的需求是暫時性,大自然不需滿足所有人的要求。」記者 陳倩婷

最近期的郊野公關災難,該屬龍脊山徑上的一個三指「鳳爪」擺設,擺設未開放即劣評如潮,漁護署數日內即移除。漁護署前助理署長王福義同意該擺設完全不適合,直指為失誤:「大自然已經很美,不應添足。」這個理念亦是王福義過往在漁護署工作的大原則。

麥理浩衞奕信 最着重郊野

王福義一九七八年加入當時的漁農處任林務主任,是首批有份規劃郊野公園的公務員,有「郊野公園之父」的稱譽。當年除了四處視察外,亦需與不同持份者商討涉及郊野公園範圍的基建:「你見到香港的山嶺,天際綫都是很乾淨的,其實是當年把電纜及建設都盡量『撳』低」,他說時得意:「下了好多工夫但看不出來,才算最高境界。」

訪問期間,王福義多次重申「漁護以前好窮」,歷任港督尤以兩名蘇格蘭人最着重郊野,麥理浩是郊野公園推手,衞奕信每個周末都會登山,「逢周一就收到他傳真過來,列出哪座山有問題、哪里有很多垃圾」,他笑言,「但他又不批錢給我們做!」

豪華營地需設預訂機制

政府上月公布,擬預留五億五千萬元改善郊野公園設施,不過若按建議要設豪華營地、樹頂歷奇等項目,王福義估計需引入預訂機制,才可控制人流,否則或再出現西貢灣仔營地有人長期霸地的問題,他指此乃「必要之惡」,但承認太多規則只會更嚴格規管守規的人,不守規的人總能鑽出灰色地帶。而增添人工的建設最適合加建在郊野公園入口附近,大眾易去的地方,一旦走入「荒野」就應保持原貌。

王福義喜見撥款反映郊野受市民歡迎,當局認同其社會功能,「如果有人仍覺得郊區地『曬太陽』,就會建議不如起樓。」但花太多錢在郊野,或將市區的價值觀滲入郊區,小至一條欄杆的用色都相當礙眼。他近日見到有欄杆被髹上一層鮮綠色,「這種是死綠!」他邊翻看相片邊皺眉:「都市人以為綠色就等同郊區」,但用色未能融入環境亦是規劃郊野的敗筆。

另一邊廂,有意見指郊野公園太多石屎路,應將其還原為山路。翻看郊野管理局訂定的《郊區守則》,其中一條是尊重村民,源於郊野公園範圍內有人居住,王福義指不少山徑是將原有的舊村路接駁而成,方便居民出入,強調郊區人人有份,「人不能太自私,要過得自己過得人。」

郊區守則首要尊重村民

郊野的發展與保育從來在天秤的兩端,政府二○○二年擬議規劃索罟群島海岸公園時,容許漁民在該區小型作業捕魚,漁護署為此捱轟。王福義當年解畫指,該區捕魚的多是貧窮小艇漁民,在不破壞海洋資源的前提下可發牌規管,他認為若影響漁民生計,日後保育路只會更難走。

以大局為重、適時讓步這種想法至今不變,政府近年擬規劃紅花嶺郊野公園,面積約五百公頃,有環保團體反對,認為面積應倍增至逾千公頃。「他們說面積小不如不要,」王福義不同意:「如為了劃大一點而與村民關係惡劣,如何管理得好?」他坦言,若每個團體或機構都要「全勝」,結果只會兩敗俱傷,一拍兩散。

郊野公園範圍受法例保護,惟政府數年前提出研究在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屋,王福義與其他組織連番發聲,在社會的輿論壓力下,當局終將該選項剔出優先發展之列。王說起來振振有詞,斥當時有人模糊視綫,所指的邊陲實質是郊野公園範圍內,發展等同違諾。「信用很重要,人無信而不立,」王福義說着帶點公務員的刻板,「反口的話,以後點信得過你?」

多人行山 對大自然欠尊重

曾被批評為無用的郊野公園,在○三年沙士期間成為港人避難所,郊區在新冠疫情來襲時再次擔起重任。王福義憶述當年疫症促使他們改善了郊野的衞生設施,亦因多人行山,民間始重視郊野生態及歷史。

今次疫症有否帶來好處仍是未知之數,但眼下的問題多多,王福義逐一道出:山嶺成打卡熱點垃圾處處、有人另闢新徑破壞生態敏感地區、有初登山的人不自量力越級挑戰、有人視「懸崖危險」警告牌為指示牌,闖入險境致意外頻生,種種行為均是對大自然的不尊重:「以前有郊野公園守則,但似乎無人重視。」

過去一年是郊遊高峰期,王福義強調大自然並非為迎合所有人的需求,「市民的需求是暫時性,過一陣子可以出外旅行,人流會相應減少。」不論災難與否,人潮來去,佔地四成的郊野公園一直是港人後盾,他感歎:「大自然對人很包容,只是人對大自然不太客氣。」

大自然對人很包容,只是人對大自然不太客氣。

《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