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生為海事博物館製作虛擬導覽

2021-03-29 07:15

IVE李惠利院校跨學科學系講師區靜雯(左一)及IVE同學為海事博物館設計及製作多個數碼化項目。
IVE李惠利院校跨學科學系講師區靜雯(左一)及IVE同學為海事博物館設計及製作多個數碼化項目。



復活節長假將至,想扮文青遊覽博物館又不願出外,可以於網上「遊覽」位於中環八號碼頭的香港海事博物館。博物館最近引入多項數碼化及互動項目,當中包括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師生合作,由學生操刀拍攝及製作360度虛擬導覽短片(按這裡瀏覽),讓公眾在疫情期間亦能於網上參觀展館及觀賞館藏。

面對疫情下的新常態,本地不少文化藝術活動均網上實體並行,舉辦虛擬導賞、網上展覽、遊戲和講座等,提升互動元素吸引觀眾。香港海事博物館教育主管朱文燕指,館方早前亦曾舉辦網上展覽,更IVE師生合作,希望進一步遊覽的體驗數碼化,加入更多互動元素。
IVE李惠利院校跨學科學系講師區靜雯(左二)及海事博物館教育主管朱文燕(左一)。
IVE李惠利院校跨學科學系講師區靜雯(左二)及海事博物館教育主管朱文燕(左一)。
朱文燕指,面對新常態,博物館亦致力加入互動元素、舉辦網上展覽等。
朱文燕指,面對新常態,博物館亦致力加入互動元素、舉辦網上展覽等。

IVE多媒體、虛擬實境及互動創作高級文憑學生運用8K高解像度的360度鏡頭拍攝海事博物館的展覽,製作360度虛擬導覽短片,並已上載至海事博物館的網站,當中精選7件別具特色展品,如擁有逾250年歷史的「廣州十三行洪氏卷軸」,紀錄了自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開放廣州「一口通商」,形成外國洋行林立的「十三行」商館區的場面;香港海港景致「從錨地張望」,這張由英國海軍於1846年繪畫的海圖,讓大家了解19世紀九龍半島的景色。

學生陳柏希說:「由於專門製作360短片的相機上多達六個鏡頭,每次拍攝一張相片都要確保所有鏡頭對焦穩定、光線充足,團隊用了一整天時間拍攝博物館現場環境,及後再用上個多月進行後期製作。

此外,他們亦正創作一款網上遊戲,遊戲以博物館的一個專題展覽為主題,利用海灘廢物與其外貌相似的天然海洋物種進行配對,例如白色的發泡膠生果網與白化了的珊瑚、生鏽的汽水罐與圓柱狀浮木等,引發玩家環境污染的關注。

IVE多媒體、虛擬實境及互動創作高級文憑學生,利用8K高解像度的360度鏡頭拍攝海事博物館的展覽,製作互動短片。
IVE多媒體、虛擬實境及互動創作高級文憑學生,利用8K高解像度的360度鏡頭拍攝海事博物館的展覽,製作互動短片。
IVE多媒體、虛擬實境及互動創作高級文憑學生,利用8K高解像度的360度鏡頭拍攝海事博物館的展覽,製作互動短片。
IVE多媒體、虛擬實境及互動創作高級文憑學生,利用8K高解像度的360度鏡頭拍攝海事博物館的展覽,製作互動短片。

IVE演藝及文化管理高級文憑學生陳婉琪亦正與同學們製作短片,透過記錄海洋的聲音,希望喚起人類對海洋環境的關注,宣揚關注海洋的訊息。婉琪自小在父親薰陶下喜歡到訪圖書館和博物館,她說:「這次項目令我有機會親身了解博物館的項目策劃及營運等工作,加上看見自己的創作能應用於博物館的推廣活動中,別具成功感。」

IVE(李惠利)跨學科學系講師區靜雯指,是次合作可協助學生掌握應對行業發展的新技能,學生充分應用多媒體編輯、全景拍攝、剪接、遊戲編寫等技術於實際環境,展現專業知識及創意。朱文燕說,科技化的元素為博物館訪客創造更獨特的體驗,未來將繼續與職業訓練局(VTC)師生合作,探索更多不同的可能。

IVE演藝及文化管理高級文憑二年級生陳婉琪(左)正製作短片,希望喚起人類對海洋環境的關注,反思人與海洋的關係。
IVE演藝及文化管理高級文憑二年級生陳婉琪(左)正製作短片,希望喚起人類對海洋環境的關注,反思人與海洋的關係。
廣州十三行洪氏卷軸擁有逾250年歷史,紀錄了自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開放廣州「一口通商」作貿易,形成外國洋行林立的「十三行」商館區的場面
,是博物館迄今最重要的館藏。
廣州十三行洪氏卷軸擁有逾250年歷史,紀錄了自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開放廣州「一口通商」作貿易,形成外國洋行林立的「十三行」商館區的場面 ,是博物館迄今最重要的館藏。
橫瀾燈塔是香港現存其中一座戰前燈塔。
橫瀾燈塔是香港現存其中一座戰前燈塔。
「越南船民(油畫)描繪1979年載滿越南船民的貨輪「天福號」在南丫島海岸擱淺的情境。
「越南船民(油畫)描繪1979年載滿越南船民的貨輪「天福號」在南丫島海岸擱淺的情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