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36%受訪港人齊現創傷後壓力及抑鬱症症狀

2020-08-06 13:47

本港過去一年風雨飄搖,先後出現修例風波及新冠肺炎疫情。資料圖片
本港過去一年風雨飄搖,先後出現修例風波及新冠肺炎疫情。資料圖片

本港過去一年風雨飄搖,先後出現修例風波及新冠肺炎疫情,港大一項研究發現,港人精神健康面臨顯著困擾,分別有超過40.9%及73.7%受訪者,有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症狀,以及抑鬱症症狀;更有36.4%受訪者同時出現兩項症狀。

負責研究的學者指,過去一年公營機構公信力大跌,有精神健康困擾的港人未必願意主動求助,建議港府盡快重拾市民對有關部門的信心。

由於持續壓力事件與一次性事件對精神健康有不同影響,並有機會隨着時間,互相加劇對精神健康的影響,導致創傷後壓力或憂鬱反應。港大研究團隊今年2至7月,推行一套精神健康的自助工具「心之流」,以研究持續事件之間的互相影響,及個人的風險和保護因素,並以問卷調查方式取得11493位受訪者的回應。

結果顯示,當中有40.9%受訪者出現中度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狀;另有73.7%受訪者中度至嚴重的抑鬱症狀,而同時出現創傷後壓力與抑鬱症狀的受訪者更達36.4%。

研究又發現,對前途感到憂慮以及缺乏防疫物資,為受訪者的主要社會壓力來源,分別佔66.7%及52.7%。至於個人壓力事件,有49.4%受訪者曾因與家人關係不和,而對精神健康造成壓力。

症狀又可分為「反應性」及「非反應性」。研究的中等至嚴重症狀表現的參加者當中,有54.5%人的症狀屬「反應性」,這類人士可透過遠離壓力來源,使症狀得到改善。而其餘45.5%人的症狀即屬「非反應性」,即使遠離壓力來源,症狀仍沒有改善,代表其創傷後壓力或抑鬱症狀可能是疾病。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教授表示,過去一年的社會事件導致市民對公營機構的信心大打折扣,部分有精神健康困擾的港人未必願意主動求助,建議港府盡快重拾市民對有關部門的信心,並加強保障求診者的私隱資料。

他又指,鑑於本港疫情仍未受控,政治氣候亦未完全穩定,因不同類型的事件可互相影響,並累積成更大的精神困擾,預測港人出現創傷和抑鬱症狀的情況或會繼續轉差,又提醒市民保護自己的精神健康,不要累積壓力,避免引發更嚴重的精神健康問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