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周記】中央助推港康碼

2020-08-03 08:19

香港政府現時最為人詬病的是檢測能力嚴重不足,造成測試既昂貴又緩慢。資料圖片
香港政府現時最為人詬病的是檢測能力嚴重不足,造成測試既昂貴又緩慢。資料圖片

政府決定把原定於九月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本地的新冠疫情日趨嚴峻,對民生經濟影響愈來愈大,除了延後選舉之外,政府有需要加大抗疫力度,讓市民盡早回復信心。

特首林鄭月娥上星期五宣布透過《緊急法》,押後立法會選舉一年。除了泛民陣營對此作出政治陰謀的解讀,此舉其實是在社會的預期之內。本地的新冠疫情在七月出現第三波爆發,情況沒有退減的迹象,令形勢愈來愈嚴峻,需要入院治理的病人不斷地增加,香港醫療體系已接近飽和邊緣,不少確診病人要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疫症在社區擴散的機會大幅增加。如果疫情再不受控,進一步爆發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叫停選舉符社會預期

政府決定延後原定於九月份舉行的立法會換屆選舉,從疫情防控的角度看,其實都在大家的意料之內。在最近大約十天,香港的新增確診人數,每天都在三位數字,而且不少是源頭不明的個案,顯示傳播鏈在社區普遍存在。有本地防疫專家估計,新增確診人數每天超過三位數,要回歸零數,需時兩至三個月,就算新增數字歸零,防控措施仍要持續起碼兩個潛伏期,即二十八天以後,才可以考慮放寬防疫限制。

考慮到距離原定的立法會選舉日期(九月六日)不足四十天,防疫社交限制肯定未能夠撤銷。既然疫情轉趨嚴峻,政府剛收緊限聚令,群組聚集人數上限由四人收緊至兩人,立法會選舉投票,無可避免要出現大量市民聚集,疫症大幅傳播的機會大大提高,根本不符合防疫的要求,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社會近日已形成預期。政府宣布押後選舉時間一年至明年九月五日才舉行,就不令人意外。

政府決定押後立法會選舉,不代表各界在抗疫戰綫就可以安枕無憂,在各種政策都被政治化下,抗疫安排都不能避免。

根據最新資料顯示,香港每日新增個案近十天超過百宗,加上住院病人康復需要一段時間,已見到香港的醫療體系已經去到飽和臨界點。政府在亞洲博覽館建造的港版方艙醫院已於上周六啟用,初期接收的病人數目有限,每天只會接收二十至三十名病人。至目前為止,香港在抗疫方面,仍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但隨着染疫人數的增加,控疫壓力會不斷加大,實在有需要向中央要求協助。早前,政府已向中央作出要求,但香港部分醫護界,對中國醫護來港協助,十分抗拒,預料會以種種方式表達這種情緒。

香港政府現時最為人詬病的是檢測能力嚴重不足,造成測試既昂貴又緩慢,數量遠少於內地城市如北京等。事實證明,內地透過社區全面檢測成功控疫,包括袁國勇等專家認為香港也應該這樣做。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向中央請求,包括協助港府提升檢測能力及治療設施,中央承諾會全力支援香港。香港政府向內地提出協助香港進行檢測,一大效用是配合「健康碼」(香港叫「港康碼」;深圳叫「深康碼」;廣州叫「廣康碼」)的推出。

不同地區推出健康碼,目的是在疫情期間可以促進區域之間的人流互通,即所謂的「旅遊泡泡」。不過,由於香港現時的疫情比內地嚴重,「旅遊泡泡」已被叫停。

「健康碼」的運作是市民做完核酸檢測後,會獲得一個健康碼,可以七天有效,使用公眾設施時出示,增加使用服務時的保障。健康碼增加疫情透明度,更易於追蹤傳播途徑,在內地已證明對防疫有效,已有其他國家開始使用。

檢測能力不足成絆腳石

香港至今仍未能推出「港康碼」,一個重要原因是必須配備大量檢測的能力,本地的設施和人手嚴重不足,成為絆腳石。如果內地提供協助,相信香港可以大大提高檢測能力,「港康碼」有機會盡快推出,本地抗疫也不用只靠社交隔離。

在近半年的抗疫經驗中,社會上有愈來愈多聲音,直指香港醫療系統以至整個架構的彈性都不足,體系內部充斥着很多不同的利益關係,令到辦事效率低下,甚至反其道而行。日後如何改善,很需要政府跟進,不過,當前最重要的還是如何控制疫情。叫停選舉是合理的做法,而如何擴大檢測能力,盡快推出「港康碼」,是當前重中之重的目標和任務。

特約作者:陳約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