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程師學會75周年誌慶 同行四分三世紀

2022-12-31 18:18

香港工程師學會前身為「香港工程協會」,成立於1947年,今年乃成立75周年,走過四分三個世紀。從戰後的百廢待興,到今天的百業興旺,背後少不了工程師的貢獻。學會將一如既往,秉持專業、科學的信念,繼續推動香港及工程界的發展。

學會成立之初,以團結香港的工程師、分享彼此的專業技術知識,並建立公眾對工程界的信任為目標,初期設定包括土木、機械及電機三大主要工程界別。

隨着經濟起飛,各類型的基建工程興起,對不同工程的需求亦快速增加,推使學會以專業化和本地化發展。此外,本地大專院校為配合社會需要而推行工程教育,故此需要成立一個具備訓練、資歷審核、制訂及監督會員操守的法定專業組織,以助行業的長遠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工程師學會條例》(第1105章)於1975年獲得通過,正式賦予學會法定地位,成為本港唯一的法定專業工程師團體,並正式更名為「香港工程師學會」,標誌着學會踏入新里程。

香港政府於1982年確認了學會的法定會員為公務員(專業工程師職級)的入職資格,並沿用至今,各工程機構及企業亦相應跟隨,為工程專業的發展奠下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自香港功能界別制度設定以來,工程、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即為其中之一,專業地位明確。完善選舉制度後,負責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部份議員的選舉委員會亦有工程界參與。

專業互認 蜚聲中外
學會一直積極參與國際工程組織及多邊互認協議,以提升香港工程師的國際地位。學會現時是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的附屬會員,亦是亞洲及太平洋工程組織聯盟(FEIAP)的會員。學會積極建立國際網絡,目前與世界及內地合共7個經濟體、24個工程組織簽訂資格互認協議。 

學會於1995年首次與國際接軌,成為首個加入華盛頓協議(Washington Accord)的亞洲工程師團體,為會員在國際舞台展示香港工程實力奠下基礎。學會於2008年、2014年及2021年成功通過華盛頓協議的定期覆檢,在認可期內,由學會評審的工程學士學位課程皆獲得華盛頓協議下的工程師團體承認,現時華盛頓協議共有23個成員。               

2001年,學會成為悉尼協議(Sydney Accord)及國際專業工程師協議(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Engineers Agreement)成員;2003年,學會成為國際工程技術員協議(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Technologists Agreement)成員;2009年,學會成為首爾協議(Seoul Accord)的成員,由學會評審的電腦及資訊科技學士學位課程皆獲得首爾協議的成員承認。

香港工程師學會於2004年8月27日,根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學會與全國註冊工程師管理委員會(結構)達成有效期五年的結構工程師資格互認協議。如合資格的法定會員通過了廣東省的法律法規測試,便可根據廣東省先行先試計劃於廣東省申請註冊成為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在廣東省執業,令本港工程師享有更大發展空間。     

近年,為了配合國家發展大局及融入大灣區發展,根據2021年在大灣區內地九市推出的《香港工程建設諮詢企業和專業人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開業執業試點管理暫行辦法》,結構、岩土、電機及屋宇設備的註冊專業工程師可以在大灣區九市申請備案及提供服務。結構、岩土、土木、電機及屋宇設備的註冊專業工程師可以按深圳市前海合作區於2020年10月開始實施的「備案制度」,申請備案及在前海提供服務;而註冊專業工程師、註冊結構工程師(RSE) 及註冊岩土工程師(RGE)則可以根據珠海市橫琴新區於2019年12月實施的「認可規定」,申請備案及在橫琴提供服務。               

學會亦積極尋求與內地工程專業團體達成資格互認,去年學會與廣東省電機工程學會簽訂了首份的資格互認協議,土木及岩土界別亦正與內地相關組織磋商,探討簽訂類似協議的可行性。 

團結業界 專業為社會
學會在1975年獲得法定地位時,約有2,000名會員,至今會員人數遠超過30,000人。基於工程技術及科技發展迅速,學會一直與時並進,保持前瞻性,因應社會發展持續建立不同專業界別,為參與不同工程領域的會員提供合適資源,以助其專業發展,推動香港整體繁榮進步。    

目前,學會已設立21個專業界別及19個分部。學會透過出版會刊及學術期刊,促進專業知識交流。為了團結海外的香港工程師,加拿大分部於1998年成立,澳洲及英國分部亦相繼於2002年成立。自2007年起,學會於多間大專院校陸續成立學生分部吸納正在就讀工程學系的學生。 

為了鼓勵工程技術人員及正在修讀工程學系的學生加入學會,以促進交流,學會自1975年成立開始便根據會章設置仲會員及學生會員制度,冀增加工程業界凝聚力,鼓勵專業發展。         

為了向工程系畢業生提供有系統的職業訓練,學會自1983年起推出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Scheme "A"),至今涵蓋學會21個界別,並於2004年推行仲會員培訓計劃,涵蓋學會6個界別。學會重視工程師如何把理論結合實踐,應用於日常工作。培訓計劃作為一個過渡期,讓畢業生從校園走進實際工作環境,在工作中整合及應用在校學習時所得的知識。  

學會早在1950/1951年度,設立最佳工程學論文獎,表揚工程系學生。隨着時間推展,學會規模日益壯大,其後逐步推出其他獎項,覆蓋更多不同年齡、級別的工程師,包括香港工程界翹楚、香港工程師學會榮譽大獎、傑出青年工程師獎、工程學優秀學生獎、傑出工程學員獎、創意獎等,以鼓勵業界邁步向前。   

學會以提升推動香港工程的專業水平,為會員謀求福利和提升資歷標準,服務眾多專業界別及工程領域,並一直致力提高業界專業操守和積極鼓勵會員投入公共事務,參與香港社會多方面的重要發展。為發揮工程界的專業力量,學會積極在政府及立法會公開諮詢提交意見,並主動進行研究報告,為改善工程界工作環境及流程提供專業建議。 

吸引年輕一代 青出於藍勝於藍
學會積極走進校園,除了在多間大專院校成立學生分部,更希望從小培育工程、數理人才。自2003年推出「香港工程師學會學校大使計劃」,由會員擔任學校大使,分享擔任工程師的樂趣和經驗,過去7年已經服務超過300間學校、36,000名學生,成績斐然。          

因應政府積極推動STEAM教育,作為工程界的專業團體,學會今年將與教育局協作,全力配合推行「工程伴理行」計劃,為中小學配對專業工程師,入校提供具啟發性、創新性的工程教育,在同學的高中生涯計劃中尤其發揮積極作用,啟發他們成為未來工程師。             

展望未來,為未來工程建立人才庫是學會其中一個重要任務。為了推廣工程師的專業形象,學會在社交網站推出多個短片系列,包括介紹初出茅廬工程師的《我的夢工程》、介紹中層工程師的《十載‧「工」情》系列等,希望透過不同分部的工程師現身說法,以簡單、直接、生動的方式介紹工程界吸引之處,描繪工程界的未來工作願景及晉升階梯,說好工程師故事,吸引年輕人以工程師為他們未來的志向,成為行業的新力軍。

與時並進 追求卓越
學會力臻改革,以追上時代步伐。未來將依照策略性「專業維新」路綫圖,針對數碼化、加強會員服務、提升專業、促進創新和檢討管治的五大範疇,以行動回應會員對學會服務的期望,為學會專業、傳統的形象注入活力。

隨着政府加大基建工程的投資,香港未來十年的工程量將會顯著增加,工程師未來的發展空間亦無可限量。         

會長卜國明工程師:「時光荏苒,自學會前身香港工程協會成立以來,已歷七十五載。香港從漁港、轉口港、工業發展,到今天的國際大都會,工程師為社會的升級轉型默默付出。香港工程師學會將繼往開來,繼續以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建設更美好的香港。」              

作為代表工程界的專業團體,學會將繼續為業界謀求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致力維護學會及業界專業形象,並以追求卓越的態度,努力推動工程界及香港的發展。

地址:香港銅鑼灣記利佐治街1號金百利9字樓
查詢: 2895 4446
傳真: 2577 7791
電郵: [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hkie.org.hk 

Facebook: TheHKIE
Instagram: the_hkie
YouTube: HKIE Channel

香港工程師學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