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應該給朔爾茨上一課

2022-11-05 16:09

德國總理朔爾茨上午抵達北京,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是疫情後首位訪華歐洲大國領導人,也是中共二十大後,第一位訪華的歐洲國家領導人。

我們沒有忘記德國政府這一年來要求終止國內所有孔子學院的「努力」,如果朔爾茨不想了解中國文化歷史,這裡還是可以給你上一課,就是西方缺失了的「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

民國初年,中國嘗試進行現代化受到挫敗,共和體制無法深植於中國,新知識分子思索拯救民族危亡的新途徑。大家醒覺到中國原有的制度、規範、信仰與西方成功的現代化模式格格不入,當時沒有人知識中國何去何從。1915年陳獨秀在《新青年》雜誌首先提倡「民主」和「科學」——即德賽兩先生兩種新精神,希望可復興中華民族,重振自主獨立不為西方列強遏制。

德國今天的科學技術很領先嗎?看來大有進步空間,德國原來率先實現「工業4.0」,以智能技術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不過,德國始終闖不過去,反而中國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精密設備、自動化機械人愈來愈精良,問題出在德國已經失去了現代科學精神,這是什麼?就是德國依附美國的科技制裁中國步伐,先前是抵制華為、中興的移動通訊技術和施設,朔爾茨政府的部長「天真」的認為「德國不要對華天真」,原本默克爾與李克強有意加強「工業4.0」的科技合作,共同研發新技術提升雙方的進步,可是德國的科學技術觀被意識型態蒙蔽,某程度上,德國比起清末民初的中國更不可理喻。

中國的科學觀是先進的,習近平的二十大工作報告列出︰「我們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萬億元增加到2.8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載人航太、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電腦、衛星導航、量子資訊、核電技術、新能源技術、大飛機製造、生物醫藥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什麼中國行,因為中國是依從科學化規律做事︰科學是開放和容錯的不斷更新改良以尋求事物的系統,美西方的缺失是「我不想努力了」,企圖以閉關鎖國,阻止大家進步以達到自己不落後於人的一種自欺欺人手段,美國是領航者,德國緊隨其後。德國沒有了「賽先生」。

至於「德先生」,德國目前的社會政治體制與整個西方陣營一樣,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走到盡頭,還是以為代議政制的票選最有效最公平,不知原來這一套是維護資本利益集團利益,製造社會貧富懸殊的形式化民主。對此,中國應用中國文化傳統的「以民為本」,按當前的形勢和條件,創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的理想,才是真正民主的模楷。

很可惜朔爾茨今次來去匆匆,沒有時間領略中國的「德先生」、「賽先生」,便要趕快回家處理那些難以解困的國家事務,我們是理解的,中國有過這樣的歷史。你咁忙,那就一切隨緣吧。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編按原題為「好想給「匆忙總理」朔爾茨上一課」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