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新加坡不是香港競爭目標

2022-10-12 08:14

本地一個家族經營金融業的精英早前說,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經被新加坡取代。他認為一些以香港為亞太金融服務中心的企業已離開香港,短期內未必會回來。近日這些「香港已全面丟失了金融中心地位」的言論,愈說愈起勁,講到「似層層」。對金融業了解不足的人,聽得多就會相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可能擔心歪理講得多會變成真理,早前在他的網誌上說,香港金融中心的規模,較新加坡有顯著優勢。香港在競爭中發展和成長,不要妄自菲薄,也不用迴避不足,只需實事求是,以針對性的有效對策,進一步提升金融市場競爭力。陳茂波列舉了一些數據去否定坊間一些模糊印象,值得詳細引述。他說,二○二○年,香港金融服務市場的經濟貢獻為七百六十億美元,而新加坡只有四百九十億美元,是新加坡的一點五倍;去年港股的總市值為四十二萬億港元,比新加坡高七倍;香港上市公司有二千五百家,比新加坡高二點七倍;港股去年總成交額有四十一萬億港元,而新加坡只有一點九萬億港元,港股的成交額高新加坡超過二十倍。

陳茂波亦指出,香港只有在外匯交投上遜於新加坡,但香港是境外人民幣最大樞紐。去年底香港的人民幣總存款額超過九千億元人民幣,佔全球離岸人民幣存款約60%。

看完財爺給出的資料,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方面的實力對比,可謂一目了然。那個金融精英說香港國際上的金融中心地位,已完全被新加坡取代,真的不知從何說起。

今年以來,由於新加坡早已「躺平」,取消了所有的入境限制,而香港前一陣子還實施比較嚴厲的入境限制,就令到很多駐港的外資機構和其外籍員工,對香港的抗疫安排甚有怨言,因為其外籍僱員離港公幹或回家探親後回港,會受到檢疫限制,的確會影響到其工作。這也影響了很多金融從業員對香港的總體印象,拖累了相關調查的評分及排名。但這些印象分,無法改變香港和新加坡在金融業存在巨大的差距。

即使部份金融機構遷離香港,搬到新加坡或者其他地方,也不會改變他們搵香港客,炒香港股的現實。金融業的從業員搬到外地,不等於香港的股市、債券的成交會流失,所以不要被模糊的感覺欺騙。

金融市場最重要的是流動性,這影響到大戶的持倉,可否短時間內買入或沽出,甚至進行量化交易。單以香港股市去年四十一萬億港元的成交額,相比新加坡只有一點九萬億港元,就簡直是「牛髀和蚊髀」,並不是在同一個量級去比較。

放眼未來,香港已經將入境隔離時間減少至「0+3」,外地回港人士,不用在酒店隔離,可以馬上返工甚至外出,只是首三天不可以進入食肆酒吧而已,這對營商人士而言,雖然仍有不便,但影響應該不大。

其實,金融界不應該把目光單單放在未來三個月會發生的事情,要看遠一些,例如看未來三年。究竟三年之後,新加坡的股市市值和股市成交會否追近香港呢?新加坡的債券成交會否多過香港?如果並非如此,就根本不用擔心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長遠不會被新加坡所取代。

香港應該考慮的是在現今的國際大環境下,香港作為國家在大陸以外的國際金融中心,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如何在國家支持下,搵到更多的生意,包括吸引更多本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回流香港上市,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西方的投資,轉移部份到香港,吸引外地資金投資本地的人民幣資產,把整個蛋糕再做大。

香港的精英還在擔心新加坡搶走香港的生意,其目光就未免太短小了。新加坡不是香港的競爭目標。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編按原題為「如果把新加坡看作主要對手 就太睇小香港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