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美國通脹狂升 被逼要再降中國關稅了

2022-05-05 08:09

拜登政府對華政策開始成形,並向中國展開圍堵,央視駐美記者研判美國對華政策,從過去試圖「改變中國內部」,逐步變成了試圖「改變中國外部環境」,通過聯合盟友打擊俄羅斯至使其無得翻身,然後集中精力對付中國,美國的確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意。但理想與現實總是有距離,放在拜登面前最頭痛的莫過於通脹。

美國通脹繼2月沖上7.9%的高位後,3月通脹再創新高,40年來首次「破8」。美國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8.5%,這也是美國CPI連續6個月超過6%。美國經濟學者彼得·希夫(Peter Schiff)預測,美國通脹正加速上行。

聯儲局開始加息和收水,美國聯儲局議息結果將於周四(5日)凌晨揭曉,不過加息不易阻止通脹上升,美國諗無可諗,唯有去想是否減中國進口商品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將啟動對華加徵關稅復審程序,聲明指,將告知那些受益於對華加徵關稅的美國國內行業代表相關關稅可能取消,除非行業代表可在7月5日和8月22日之前向該辦公室申請維持加徵的關稅。該辦公室將依據申請對相關關稅進行復審,復審期間將維持這些關稅。

聲明兜兜轉轉,令人難以明白。但簡單來說,美國對中國輸入商品加徵關稅的兩項行動將分別於7月6日和8月23日到期,聲言在限期前相關企業可以提出要求延長加關稅的決定。做生意的企業又為何去提出申請延續加自己入口的中國產品關稅,增加企業成本呢?所以這份聲明顯示,美國很大機會取消對華加徵的關稅。

由於通貨膨脹壓力陡增,近期美國國內有關減免對華加徵關稅的呼聲再起。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於周一(5月2日)在出席活動時表示,美國政府將採取一切政策手段以抑制物價飆升,暗示削減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關稅,將在考慮範圍之內。

4月21日,白宮主管國際經濟事務的副國安顧問戴利普·辛格(Daleep Singh)在一場公開活動上表示,上任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徵的關稅,或許給政府提供了一些談判籌碼,美國也可以利用關稅來推進戰略優先事項,例如加強關鍵供應鏈,保持美國在基礎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並支持國家安全。「但是對於那些不涉及這些目標的產品類別,加徵關稅的理由並不充分。」他反問道,「為何我們要對單車、服裝甚至內衣加征關稅?」

辛格不提,可能大家都無留意,2018年特朗普為向中國施壓,一刀切地加,內衣、單車都加稅,結果只是令美國消費者無端端俾多了錢買貴貨,真的是著件內衣都貴過人。

美國貿易官員一方面想減中國產品稅,但另一方面也會對中國放狠話,這些政治動作無法緩解美國本身的通脹壓力。4月20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發佈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報告稱,勞動力短缺和價格上漲等因素仍在持續帶來挑戰。由於俄烏衝突以及價格上漲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未來經濟增長前景持續蒙上陰影。特別是在物價方面,通脹壓力依然巨大,其中原材料、運輸和勞動力的價格都出現顯著上漲,同時農產品、金屬和燃料價格也升至更高水平。

美國過去兩年天量地量化寛鬆放水,本來已有巨大通脹壓力。再加上美國制裁俄羅斯,令商品和能源價格急升,雖然美國受的衝擊沒有歐洲那麼大,但已足夠把通脹這隻怪物全面由籠子釋放出來,當然沒有那麼容易收回去了。美國是搬起石頭,跌落自己的腳上。

李彤

編者按:盧永雄先生因個人事務,請假個多月,期間由《巴士的報》總編輯李彤撰寫《巴士的點評》。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專欄「巴士的點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