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點評|禁足一個月 五一可清零

2022-03-01 07:57

現在說「清零」,好像是天荒夜談,但這個世界總有方法,總有希望。

先看香港疫情現況。疫情海嘯式爆發,單日確診增至34,466宗。個多月前我們還在說美國一日確診100萬宗很恐怖。若按人口比例,我們日確診22,200宗時,已等如美國日確診100萬宗。我們如今的確診數字,按比例等如美國日確診155萬宗,只能以「災難」兩個字來形容。

直接結果是死得人多。醫管局承認,部分公立醫院的急症室因近日死亡人數大增,令遺體未能及時運走。美國爆疫時遺體多到無處放,用冷凍車臨時存放滴死屍水的一幕,很快會在香港上演。最好找那些日日希望香港學外國躺平的專家、行會成員,評論一下香港醫療擠兌和每日急增的死亡人數。

面對這種疫情,剩下唯一的應對方法,是按下暫停鍵,全城禁足。

1. 設定目標,5月1日清零。要快速清零的最關鍵原因:拯救生命。現在一日因疫情死亡近百,這種現狀維持1個月就死多3000人,拖得越長,死得越多。若能在5.1清零,DSE可以如期在4.22開考,特首選舉可以如期在5.8舉行,我們的生活可以快快復常。

2. 禁足為先。現在各種問題的起點是染疫者暴升,而大大減少人口流動,是壓低疫情傳播的不二法門,所以第一步優先要做的是禁足,有助清零的全民檢測只是第二步。

香港如做不到禁到比較盡、食物送到家門的「中國式禁足」,就做「西方式禁足」,西式禁足容許民眾每天有一個小時外出買食物、藥品、做檢測。禁足時市民還可以出街買必須品,所以不用搶購。政府要事先組織好供應商和物流商,維持關鍵物品充足供應。

最核心的行業保持實體運作,特別是超市、藥店、醫療、照顧者行業、快餐業的中央廚房等,保障市民核心所需。其他行業不能實體上班,可以在家工作,股市都可以保持運作。

3. 禁足為期一個月。若3月初開始禁足,禁足第一個星期過後,確診人數開始急跌,才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全民檢測。預備10萬左右的方艙床位,等日確診數字跌到5000宗以下時,就有條件把所有確診者送方艙或其醫院床位,到可以把確診者全部隔離時,才有機會進入爭取清零的階段。留確診者在家,永遠也不會清零。

政府不要只做7天禁足的計劃,然後一次又一次的延期,一次又一次令市民失望。以香港現在潛在帶病毒者數以十萬計,7日、甚至14日的禁足並不足夠。要市民有禁足1個月的心理預備,3月初禁足,4月初完結,若部份地區未清零,可以轉為部份區域維持禁足。整件事做好期望管理,真正全民動員,打好這場疫戰。

4. 並不完美,利大於弊。我和不少官員研究禁足,他們都有一百個理由說做不成,最普遍的講法是「香港不如大陸,我們無…..」,或者「咁搞一定有一百萬樣投訴,我地實俾人鬧爆….」。

這首先是一種追求完全的心態,不完美不做。我心想如果他們家裏火燭,會不會設計一個完美的逃走方案才起行?現在的特區官員是不怕死人,只怕被罵。當然,我和他們對話時,更好的溝通方法是問歐洲國家都封過城、禁過足,為何香港做不到?

5. 推補就業計劃。2020年政府曾推2期保就業計劃,用了911億。如果政府禁足一個月,用當日六分一資金即151億,再推補就業計劃,可以減輕反對聲音,也真正幫到企業頂下去。

快停,快重開,加財政支持:好過而家不停,慢死,不斷放血。

要遏止疫情,禁足一個月的選項,永遠存在,只差政府的決心。想要5.1清零,決策要快。

後記:當日政府話不做全民檢測,結果毫無計劃,要做就倒瀉籮蟹。如今政府話不會禁足,希望政府先行規劃,要做,一按鍵就做得到。

盧永雄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