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觀察|冬奧助推數碼人民幣試驗

2022-02-26 08:40

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雖然雪花已經隱去,火炬也已熄滅,但對北京而言,其衍生效應還將持續利好經濟、社會等多個領域。以冬奧會為契機,加快數碼人民幣測試推廣,就是其中之一。

自一九八六年以來,國際奧委會一直將實物貨幣、Visa卡作為奧運官方場館內僅有的兩種支付方式。北京冬奧會也是如此,支付寶、微信支付和其他電子支付方式都被禁止使用,這是Visa作為奧林匹克全球支付系統合作夥伴而獲得的獨家保障。然而,數碼人民幣是一個例外。

在舉辦開閉幕式的鳥巢,除了在特許商品零售店、餐飲等消費場所啟用數碼人民幣應用,記者看到現場布設有數碼人民幣展廳,觀眾可以近距離了解並體驗,有志願者介紹使用方法,也有觀眾停駐在此瀏覽操作。

不僅是鳥巢,冬奧會期間,封閉場所內的所有銷售點都接受數碼人民幣支付,針對境外人士還提供了外幣兌換機,讓人們將外幣兌換成數碼人民幣,儲存在實體卡或APP內,用於付款。冬奧村內的便利店和咖啡館等商戶以及比賽場館附近的奧運商店,也都配備了接受數碼人民幣支付的機器。

雖然到目前為止,北京還沒有披露奧運封閉場館內的數碼人民幣交易數字,但據彭博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話稱,在鳥巢體育場的商店里,用數碼人民幣進行的交易明顯多於通過Visa網絡進行的交易。

北京市數碼人民幣試點在去年取得了積極進展,交易金額達到九十六億元人民幣。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王穎日前表示,數碼人民幣試點歷經了從一個站(大興機場站)到一條街(王府井步行街),再到「雙奧之城」的建設歷程,覆蓋冬奧全場景四十餘萬個。

冬奧會成了數碼人民幣一次對海外人士「亮相」的舞台,提高公眾對其認識的一個契機,也是迄今為止數碼貨幣的最大試點。不過目前內地消費者已經習慣了通過微信、支付寶進行電子支付,數碼人民幣似乎並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額外好處。讓消費者主動改變已有的支付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數碼人民幣的推行要遍地開花,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的措施輔助。

駐北京記者張言天

駐京觀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