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廣場|本地初創研發植物豬肉 以中式烹調方式為本

2021-12-01 09:42

科技融入日常生活當中,衣食住行無一例外。環球土地供應緊絀,食物鏈污染,嶄新科技技術注入食物當中,改善短缺糧食問題,亦符合環保永續、健康飲食原則。食物科技(Food Tech)漸變城中熱話,由歐美盛行到將風潮引領至亞洲迅速發展。

不食肉是否代表健康?不食肉者可分為食齋與食素,食齋根據宗教訂定規條進食,在於守戒或修行;食素則以環保及愛護動物,或以健康飲食為目標。現時不少年輕一族都是素食者,但卻會因為由葷轉素難以尋找美味的素食。因為食物是否好吃,除了色香味俱全外,現代稱之為好的食物更需要符合環保及可持續原則。正因如此,造就了兩位年輕人創辦「好食科技」,將食物結合環保及可持續元素,嘗試以植物精華呈現媲美豬肉的色香味。

好食科技選用飽和脂肪含量高的椰子油及蒟蒻製成植物豬肉,好食科技聯合創辦人梁毓強博士表示:「我們運用AROMAX技術,以蒟蒻凝固技術,將椰子油及植物食材加以定型,由於肉質油分被鎖住,經過烹調後仍然可以保持其多汁的特性。產品口感似啫喱,油分被鎖住。我們覺得這才可突出以蒸煮煎為主的中菜烹調方式,呈現真實肥豬肉的口感。」他強調市面上大多歐美產品的植物肉,都是牛肉雞肉居多,較適合已預先調味的煎炸烹調方式的歐美料理。假如運用這些產品,以蒸或烚方式製作廣式點心,當中的水分不足就會令吃起來感覺很乾,甚至不能保持食品形狀,失去原有點心風味。

因此,選擇大豆作為原材料時,他們刻意加入足夠水分,以低溫攪拌、蒸煮、定型,最後真空包裝,整個過程大約需時1小時。目前運用AROMAX技術製作仿豬肉產品,經過烹調後仍然能夠保持肉汁。產品現已應用於酒樓及便利店的燒賣、餃子中式點心,以肉碎作為材料的中式小菜,例如螞蟻上樹、肉鬆四季豆、煎藕餅等簡易即開即煮的餸菜包。

應用於酒樓及便利店

好食科技聯合創辦人吳卓軒表示:「過往養殖一隻豬需時約28周,才能生產75公斤的豬肉;如今我們的技術可以不用1小時,便能夠生產相同產量的肉,而且使用的資源也相對少很多。」沒有激素、抗生素及膽固醇的擔憂,少了豬肉價格不時因為豬瘟、低批發量,而引致豬肉價格水漲船高的風險。「現時市面上不少食肆都會運用來源不明、甚至封存多年的『殭屍肉』作為食材,我們希望能夠為大眾提供多一種選擇。」

二人於2019年開始有此構思,經過不斷嘗試後,終在去年8月成立公司,並加入香港科學園計畫,成為專門研發及製造創新食品的食品科技初創。雖然成立初期碰上疫情,但二人卻笑言由於食肆不太忙碌,反而有助他們有更多時間吸取廚師對產品的回饋,並且運用其產品創製不同菜式。目前生產量每天為半噸至一噸,預計將會研發臘腸或午餐肉等不同類型的食物產品。

加入香港科學園計畫

過往低成本及方便是現代食物的致勝關鍵,惟面對未來人口增長及對食物需求及要求倍增,糧食危機是全球問題,新科技有助詮釋食物定義。食物科技的大膽創新,無疑為可持續性帶來另一出口。少了傳統加工食物製品的膽固醇及脂肪量,消費者更趨向尋求健康食物標籤、衞生及可持續性原則生產的食品。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