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點評】科技靠自由創新?廢話,是靠權力!

2021-06-28 21:14

拜登推動2500億美元與中國展開科技競賽。美國要發力了,究竟美國可以打贏這對手嗎?答案是,美國已經失去了權力,它甚至造不成兩敗俱傷,美國只會獨自承受失敗。

「中國雖然已經作出了巨大的投資,清華大學設立了半導體開發中心,但科技上落後需要時間來彌補,中國對美國依然十分依賴。倘若美國切斷對中國的半導體供應,那麼,所有依賴半導體配件的製造業都將受到影響,中國未來的科技創新也將因此而受到影響。」法國Clermont Auvergne大學經濟學教授Mary Françoise Renard 日前參與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專家對談時,確認中國目前是被美國「卡脖子」。

另一位嘉賓把問題從科技轉到意識型態方面,中國面對最大問題,那就是缺乏自由的大背景下能夠產生技術創新,「中國體制的愈來愈僵化,在一個僵化的中國,之能夠做一些改造性質的創新,而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創新。」

不過,她Renard回應︰「我認為很不幸的是,缺乏自由似乎並不影響創新。中國的航太工業的飛速發展就可見一斑。」事實上,中國始自1958年提出研發衛星發射,已經走出科技自主獨立的成就,中國很早已經看出科技發展的關鍵不是自由,而是權力。

什麼是權力?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格林菲爾德(Deborah Gruenfeld)2020年推出《權力》(Acting with Power)一書,她指出,很多人對權力有所誤解,「我們通常會從“我”的角度去理解權力,但實際上,我們應該以“別人”的角度去理解權力。別人依賴你,你就擁有權力。」以美國科技擁有領導優為例,即使美國有更高成就,各項核心專利擁有主導權,但這不構成對中國施加權力的條件,因為「權力是控制他人及其結果的能力,本質上,權力是別人對你的依賴程度。」

中國在技術領域與美國脫鉤,那又怎樣?半導體可以擺停中國發展嗎?中國航天計劃成就說明中國進度會慢一點,一二十年之後,中國照樣可以如美國那般登陸火星、建設太空站。華為手機失去主要的海外市場,不過華為領先了5G之後,目前進入6G研發。

中國能承受不依賴美國的風險,過去已經說明這個事實,更何況今天中國經濟規模跟美國相若,反之,美國目前要依賴中國依然運作如常的供應鏈,依然強而有力的商品出口,美國還要中國支持美債,為濫發的美元買單,否則美國國內蒙受高通漲的壓力。今時今日拜登政府可以不依賴中國嗎?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上周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作證表示,徹底切斷與中國的技術關係令人擔憂︰中國是競爭對手,但中美徹底脫鉤的話,美國就變成孤家寡人,因為歐洲盟友不願中斷它們在中國的商業活動,歐洲十分依賴中國的市場,以及「中國製造」。

耶倫提及全球化可能被美國的輕舉妄動破壞。她表示,「在全球化體系中,一國的進步惠及世界各國」,這個一國很明顯就是中國。

美國無法因為科技優勢而控制中國,一個已失去權力的國家,無法高居臨下跟中國說話。美國科技反擊戰的2500億美元是印出來,比起紙老虎還要薄弱,耶倫比拜登清醒。

深藍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