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時代進步 改革創新的發明家和教育家──魯班 馬鈞 顏之推 蔡元培|歷史人物

2024-07-30 14:00

發明家

中國工匠師祖魯班

魯班,本名公輸班,春秋時期魯國著名發明家,被譽為中國工匠第一人。中國流傳着許多他對建築及木工等行業貢獻的傳說,他設計的工具及建造法則被沿用至今,是以魯班被後世奉為工匠祖師。相傳雲梯、曲尺、鋸子、雨傘等均由魯班發明。

  • 生卒年份: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4年
  • 著名發明:雲梯、曲尺、鋸子、雨傘

被世人尊為中國工匠師祖的魯班,據說出身於春秋時期魯國的公輸氏家族,不同的書籍記載了他不同的名字,例如公輸盤、公輸般、公輸班等,一般認為由於他是魯國人,因此後人尊稱他為魯班。
相傳古代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雲梯,就是由魯班發明。《墨子.公輸》記載,楚惠王準備攻打宋國,魯班發明雲梯準備攻城用。但墨子認為大國楚國攻打小國宋國是不義,而游說楚惠王不要攻宋。在模擬戰中,墨子和魯班對決,墨子用各種守城法打敗了魯班的器械,楚惠王也放棄了攻宋。《墨子.魯問》又有記載,魯班削竹、木做成「木鵲」,可以飛行3天不落地,用作戰事偵察工具。
傳說中,魯班一生有許多發明,皆是從生活和身邊的細小事物所引發的靈感而來,例如鋸子、曲尺、傘子等,從而為世人帶來更方便的生活。魯班鑽研和注意細節的精神令人敬佩,亦為後代工匠立下良好的榜樣。他發明的工具和法則,對古代建築業的貢獻良多,因此魯班被世人尊為中國的建築工匠師祖。

延伸閱讀:百工之祖工匠之神 大量發明造福百姓——魯班|歷史百科

魯班的故事:

三國天縱奇才馬鈞

馬鈞,三國時期著名發明家,在機械傳動方面造詣極深。他出身貧苦,所以他的發明更貼近平民百姓所需,例如改進織綾機,大大改善紡織手工業的發展;改良龍骨水車,對農業有莫大幫助;改善連弩與投石車,令當時曹魏軍力如虎添翼。他更完成當時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重製指南車,為他贏得「天下之名巧」的美譽。

  • 生卒年份:公元200年—公元265年
  • 著名發明:改良織綾機、龍骨水車,製作指南車

為甚麼說魏國的馬鈞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發明家呢?因為他改進了織綾機和龍骨水車(翻車),重製了指南車,對後世的農業及軍事有極大的影響。然而,馬鈞在當時的生活並不如意,清貧的家境、口吃而表達能力遜色,這些困難反而使他把精力集中在鑽研新科技新發明。
馬鈞有見於當時的織綾機在使用上十分不便,於是着手簡化及改良,使之能夠織出更多的花紋圖案。此外,在馬鈞身處的年代,指南車的發明只是傳說,沒有人認為能夠把它造出來。馬鈞認真研究它的原理,懷着信心,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利用了自動離合齒輪裝置,成功使指南車上面的木人在任何環境之下,始終都指向南方。重製指南車這個舉措對交通及軍事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指南車
指南車
記裡鼓車
記裡鼓車
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
明朝發明家宋應星在著作《天工開物》中描繪的龍骨水車。
明朝發明家宋應星在著作《天工開物》中描繪的龍骨水車。
連弩
連弩
連弩
連弩

延伸閱讀:革新中國古代紡織業的始祖——黃道婆|歷史百科

馬鈞的故事:


教育家

家訓始祖顏之推

顏之推,字介,琅邪郡臨沂(今山東省)人,魏晉南北朝著名教育家。他先後經歷梁朝、北齊、北周,最後等到隋朝統一江山,仍然備受重用。他結合自己從小學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經歷,寫下《顏氏家訓》,主張及早教育下一代。《顏氏家訓》被譽為千古第一家訓,引來後世家族模仿效法。
生卒年份:531—591

  • 重要著作:《顏氏家訓》

名句:

「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顏之推是中國古代一位舉足輕重的教育家,他開拓了家庭教育的先河,更執筆寫成有千古第一家訓之稱的《顏氏家訓》,他為甚麼如此重視家教呢?
現代社會對家庭教育的標準雖然嚴寬不一,但大部分人都會認同家教是必須的,因為學校所教的大都是書本上的知識,但家庭是群體生活的基本單位,由家庭成員實行的教育最能幫助年幼的子女建立良好的規範,有助他們培養個人品格、溝通技巧與及處事能力,而顏之推就是有此領會,便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主張記錄在《顏氏家訓》,通過親職教育讓下一代能夠充分獲益。
顏之推當時提出的家訓,強調的重點都適切合宜,他認為家庭教育應該趁早開始,而且要嚴管勤教,這樣子女才能有所得着,如果家中長輩偏寵過度,溺愛放任,便容易導致後輩品德敗壞,結果恨錯難返。在學術教育上,顏之推反對不思進取,不學無術的態度,認為年輕人應注重實學,凡事身體力行,對於那些略懂經書便在空談闊論的行為他就更為不悅。

顏之推的故事:

創現代教育制度蔡元培

蔡元培,字仲申,浙江紹興山陰縣人,中國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國近代民族學研究的先驅。蔡元培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

  • 生卒年份:1868—1940
  • 重要著作:《蔡元培自述》、《中國倫理學史》

名句:

「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們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給抱有他種目的人去應用的教育是要個性與群性平均發達的。」

前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替中國教育改革寫下劃時代的意義。蔡元培自幼勤奮用功,學貫中西,他決心打破中國兩千年來墨守成規的學習方式,摒棄清朝守舊的封建主義教育宗旨,大力提升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的發展,另外,他亦推動實行小學男女同校的政策,令女性獲得讀書識字的權利,加強社會對男女平等觀念的重視。
而在機緣巧合之下,蔡元培受邀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一職,他以「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觀點成功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着手引進西方教育的文化模式,改行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方針,擴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不同的學術領域,推陳出新,帶領近代中國教育邁向百花齊放的輝煌前景。
蔡元培更支持五四新文化,倡導自由思想、民權與女權,致力革除「讀書為官」之舊俗,開科學性研究風氣。

蔡元培的故事:

文:星島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編輯部、勵進教育中心;圖:網上圖片、維基百科

供稿機構致力協助香港的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以建立歷史感和民族觀。

延伸閱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