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推英文書拆解中文教學 助非華語生學習第二語言

2024-07-04 11:34

新書總結中文作為第一語言的學與教經驗,施仲謀(右)表示,每個章節亦會有2成內容,討論如何將一語教學經驗轉移至二語。 陳極彰攝
新書總結中文作為第一語言的學與教經驗,施仲謀(右)表示,每個章節亦會有2成內容,討論如何將一語教學經驗轉移至二語。 陳極彰攝

學習中文令不少非華語學生苦惱,面對一個個方塊字,有時感到無從入手,教育大學近日推出新書,以英文討論中文作為第一語言的教學方式。作者之一的教大中國語言學系教授施仲謀表示,每個章節亦預留至少2成內容,討論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可借鏡之處。編者之一的校長李子建稱,期望新書可促進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亦可讓香港學界參考如何提高非華語生學習中文的成效和興趣,例如朗讀篇章等。

記者 蔡健行

李子建表示,期望新書能促進中文教育的國際學術交流。 陳極彰攝  特稿
李子建表示,期望新書能促進中文教育的國際學術交流。 陳極彰攝 特稿
教育大學近日推出新書,以英文討論中文作為第一語言的教學方式。
教育大學近日推出新書,以英文討論中文作為第一語言的教學方式。
學習中文令不少非華語學生苦惱,面對一個個方塊字,有時感到無從入手。
學習中文令不少非華語學生苦惱,面對一個個方塊字,有時感到無從入手。
作者之一的教大中國語言學系教授施仲謀表示,每個章節亦預留至少2成內容,討論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可借鏡之處。
作者之一的教大中國語言學系教授施仲謀表示,每個章節亦預留至少2成內容,討論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可借鏡之處。
作者之一的教大中國語言學系副主任(學與教)林善敏舉例,跨語言教學包括透過表情、動作,以至學生的母語。
作者之一的教大中國語言學系副主任(學與教)林善敏舉例,跨語言教學包括透過表情、動作,以至學生的母語。
非華語生學習中文的困難,除了因語文系統複雜,學習興趣亦有影響。
非華語生學習中文的困難,除了因語文系統複雜,學習興趣亦有影響。


本港現時有約3.3萬名在幼稚園及公營和直資中小學就讀的非華語學生,雖然政府多年前為推展非華語生學習中文而推展「中文第二語言學習架構」,但多年來成效仍備受關注。教育大學日前推出《中文作為第一語言的學與教:國際觀點》新書,李子建表示,希望透過新書探討將中文作為第二語言(二語)教學時,能否參照第一語言的教學方式。


討論如何轉移「二語」教學

施仲謀表示,新書除了總結大中華地區的中文教學,每個章節亦會預留2成內容,討論如何將第一語言(一語)的教學經驗,轉移至二語教學環境應用。李子建提到,最後一個章節正是談論本港少數族裔的中文教學,如何體現教學多元化,例如採取跨語言的教學方式,或以學生族裔的文化配合教學。施仲謀舉例,學習有關農曆新年的篇章時,亦可將學生的過年習俗連繫。

作者之一的教大中國語言學系副主任(學與教)林善敏舉例,跨語言教學包括透過表情、動作,以至學生的母語,協助學生理解中文和中華文化。施仲謀補充,本地非華語生的中文口語能力不俗,而難處在於讀、寫,跨語言教學下,非華語生學中文時間中,以拼音、圖畫代替部分文字亦會被接受。


非華語生多朗讀增興趣

非華語生學習中文的困難,除了因語文系統複雜,學習興趣亦有影響,施仲謀舉例,文章鼓勵學校教學期間多朗讀、朗誦,例如朗讀〈靜夜思〉,「『低頭思故鄉』,他們可能是印度、巴基斯坦等地來港,懷念故鄉,可能聽完會有些傷感。當同學很有感情朗讀,整體感知、認識中文,都是增加興趣的一個方法。」

林善敏則舉例,書內其中一篇談及學生的學習動機,認為讓非華語生認識中華文化,同樣有助促進中文學習,「等如同我們若有機會應用時,我們會更有興趣學習,就像港人學習韓文、日文,都是希望旅行時用得着。」她又相信,書中近一半內容,均有助向非華語生進行中文教學。


李子建盼促進國際交流

新書是以英語寫成的《中國語文教育叢書》的首冊,李子建表示,期望以英語寫成的新書,能促進中文教育的國際學術討論和交流。新書內容包括總結中、港、台三地的中文教學經驗,以及討論中文一語的課程、教學法、評估方法和學與教的新趨勢。

施仲謀補充,現時已有多達85個國家或地區,在教育系統內提供中文科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科目,冀能與外國分享經驗或不同教學實驗的結果。林善敏透露,未來《叢書》會推出關於教師培訓、語言學等相關書籍,料2年內可完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