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貨幣——五銖錢的確立|星島教室

2024-03-25 15:06

兩漢貨幣——五銖錢的確立|星島教室
兩漢貨幣——五銖錢的確立|星島教室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可見一般人對財富追求的誇張程度,最能代表財富的,就莫過於貨幣了。貨幣本身卻是無用的物品,如何能取得認受性,並成為人們熱切追求的東西呢?漢代五銖錢的確立,讓我們發現,原來貨幣能夠通行,不是政府規定了便能流通,還要有多方面的配合,才可得到社會認同,成為穩定貨幣。


半両錢果真半両?

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後,沿襲秦朝統一六國貨幣後的制度,以黃金為上幣,半両錢為下幣。秦黃金以鎰為單位,一鎰二十両;漢則以斤為單位,一斤十六両。西漢初年,經過連年戰亂,物質短缺,政府初創,府庫匱乏,中央要統一鑄幣以通行天下郡國,亦有很大困難。《史記.平準書》記載:「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這是因為半両錢的幣值高,小的商品無法交易,於是改為鑄造較輕的貨幣,重量為三銖,卻仍稱為「半両」,後來稱為「莢錢」。一両等於二十四銖。所以新錢只有原來四分之一重量,幣值大減。政府的改革,將三銖錢當作十二銖錢的半両錢使用,變相增加了四倍的財富,隨之亦帶來了通貨膨脹。

民間既然可以鑄錢,百姓爭相投入鑄錢而影響農事生產,商人更趁這機會操縱貨幣,包括將原來十二銖的半両錢改鑄為三銖的半両錢,甚至在其中摻以雜質,令財富暴漲數倍,因此能大量收購貨品以至農地,並經營高利貸活動,剝削農民而導致農民破產流亡,嚴重影響國家賦稅收入,破壞了統治基礎的穩定。


民間及郡國鑄幣

劉邦死後,呂后臨朝二年,因貨幣大量貶值,於是禁止民間私鑄貨幣,由政府發行八銖的半両錢,並嚴懲盜鑄。但由於國家經濟仍然疲弊,巿場對輕錢有強烈需求,而商人將八銖半両熔化,私鑄三銖錢可獲暴利,政府禁不勝禁。呂后六年,劣幣驅逐良幣,八銖半両以失敗收場,只得迎合巿場的要求,改為五分錢的輕錢。

《史記.平準書》記載,這一狀況到了漢文帝時,「莢錢益多,輕」。政府既無法杜絕私鑄貨幣的問題,而貨幣的重量亦越來越輕,劣幣越來越多。漢文帝便解除禁令,轉而要求商人只須按政府的新重量規定,四銖半両,便能合法私鑄貨幣。政府對四銖半両錢有明確的重量、質量規定,如鑄錢雜以鉛鐵則會受到黥刑的處罰,而四銖與三銖的重量相差不多,商人違反規定利少而刑重,因此稍能穩定四銖半両錢的通行,並為漢景帝所沿襲,成為西漢初期相對較為穩定的貨幣,行使了35年之久。

但漢文帝解除私鑄貨幣禁令,民間和諸侯王可名正言順地鑄錢。諸侯王可合法鑄錢,因此吳王得以擴張勢力,能招致天下亡命之徒為其賣命,種下稱帝的野心,引致後來的吳楚七國之亂。

漢文帝解除鑄錢禁令時,賈誼曾表示反對,並建議「收銅勿令布」,即政府控制銅的開採權,便能杜絕民間私鑄錢的問題。漢文帝未能採納,漢景帝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後,諸侯王勢力大為削弱,便於中元六年,頒下禁令,民間不得私鑄貨幣,違令者處死。貨幣必須由地方政府鑄造,是為郡國鑄幣時期。政府初步收回鑄幣權。但貨幣名義重量為半両,即十二銖,實際重量則只有四銖,甚至三銖,民間盜鑄貨幣利潤極大,因此又成嚴重問題。

漢武帝即位後,實行多次貨幣改革,曾頒布改行三銖錢,但民間流通的,仍以四銖錢為主,逼使漢武帝又改回四銖錢,依舊未能杜絕民間盜鑄問題。元狩五年,漢武帝頒令郡國鑄造名實一致的五銖錢,但各地郡國所鑄五銖錢的規格仍是無法統一,盜鑄仍然非常嚴重。


真正統一貨幣

《漢書.食貨志》記載,頒行五銖錢後五年,「赦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十萬人。其不發覺相殺者,不可勝計。赦自出者百餘萬人……犯法者眾,吏不能盡誅。」「郡國鑄錢,民多姦鑄,錢多輕。」漢武帝累積多次貨幣改革的經驗後,終於在元鼎四年,採納桑弘羊的建議,禁止地方政府鑄錢,郡國所鑄五銖錢,由中央政府回收,劃一交由上林苑水衡都尉轄下的三個官署負責,鑄造由中央統一發行的五銖錢,史稱「三官五銖」。至此,中國實行真正的統一貨幣,亦基本解決了漢初以來的盜鑄問題。

漢武帝貨幣改革能取得成功,主要有3個原因。首先,中央掌控銅材,令民間失去盜鑄的原材料;其次,貨幣的名義重量和實質重量一致,改鑄不再能獲得暴利,減少了盜鑄的誘因;最後,三官五銖的鑄幣技術不斷提高,工序亦非常複雜,使民間不易偽造。即使懂得盜鑄技術,也因鑄幣技術所需成本高昂而得不償失,於是大大減輕了貨幣的盜鑄問題。中央獨掌貨幣的鑄造權,令幣制穩定,有利經濟發展。


五銖錢的生命

然而,中央統治者既掌管貨幣鑄造權,就如擁有可任意增長的無限財富,伴隨而來的,是無盡的欲望,使西漢後期土地兼併嚴重,貧富懸殊,社會危機日益深重。

漢武帝賣官鬻爵以增加政府收入,加上為了實施新經濟政策,便引入在這方面的專才,商人如桑弘羊、孔僅等得以入仕,造成西漢後期,統治階層竟集官員及商人的身份於一身。他們有財有勢,追求一己無盡的財富,土地兼併便日益劇烈,大批農民失去土地,生活貧困。當時有些同情貧民的官員如貢禹,提出廢除幣制,復行以物易物;又或認為富人錢多而富貴,人民錢少而貧困,若改用古代的龜貝作為貨幣,使富人之錢無形作廢,這便可解決貧富懸殊的社會矛盾。這些建議雖然行不通,卻能從中窺見王莽篡漢後的幣制改革。

王莽取得政權後,企圖透過改革幣制以緩和社會矛盾。然而,王莽竟然將古代曾用過的貨幣,都一併合起來用,包括金、銀、龜、貝、泉、布6種總共28種幣值,極之複雜,亦難以實行,最後失敗收場。當時百姓還是選擇以五銖錢交易。東漢立國後,恢復西漢的五銖錢制度,五銖錢亦成為歷代王朝所使用的標準貨幣,直至隋朝,前後700多年。


歷史思與行

  1. 自秦半両到漢武帝五銖錢的發展,經歷了百年之久,期間貨幣的重量亦屢有變動,貨幣得以穩定通行的因素是甚麽?
  2. 古有偽造貨幣,今也有假銀紙,都是貨幣制度會遇上的問題。古今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有何異同呢?
  3. 古代有貧富懸殊問題,今日貧富懸殊問題亦嚴重。貨幣制度與貧富懸殊有甚麼關係?根本原因又是甚麼?


貨幣種類

莢錢:
又稱「榆莢半両」,指半両錢的大小如同榆樹的種子,暗示錢幣又薄又小,不夠份量,是劣質貨幣。

三官五銖:
三官是指上林苑水衡都尉屬下、專門負責鑄造五銖錢的三個機構的長官,即鍾官、辨銅、均輸(一說為技巧)三個官職的合稱。三官機構所鑄造的五銖錢,稱為「三官五銖」。


文:仁濟醫院羅陳楚思中學中國歷史科老師姚世外

本欄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及校長撰稿,以趣味手法,透過中國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時空故事,引發讀者對歷史的認識及興趣。

延伸閱讀:

STEAM|魚菜共生中的氮循環|星島教室

司馬遷與《史記》|星島教室

STEAM|乳酸洗冤錄|星島教室

王昭君傳奇|星島教室

STEAM教育|尋找「暗物質」真面目|星島教室


--

《星島申訴王》一周年生日送大禮,正舉行問卷調查,參加者有機會獲得足金串飾、Rasonic 電飯煲、英皇電影禮券及一田超市現金券,點擊答問題贏大獎:https://bit.ly/3P4s70j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